宣城论坛

标题: 《家的喜怒哀乐》——屋归原主 [打印本页]

作者: 我是老李    时间: 2025-7-19 11:10
标题: 《家的喜怒哀乐》——屋归原主
       三年“自然灾害”后,母亲向县政府、居委会提出了申诉,要求索回被强行以原价购买的房屋,经过政府研究决定,督促居委会将强行购买我家的房屋,以原购价减去房屋使用费,屋归原主还给我家。为了早日收回房屋,我们全家也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当时只

有13、4岁的我在宣中读初二,有空坚持跟着父母上敬亭山砍柴,就这样我和父母三人每砍三天的柴,用一天的时间,与父亲一道用板车将三天砍的柴,拉倒远离宣城十几里外的双桥镇上去卖,砍三天的柴加上卖的一天共计四天只能卖几元钱,通过努力,加上父亲

去南京来回几趟的买卖,一起积攒了约200元,为了我们的今天有住处,我跟着父母用辛苦的血汗,最终索回了属于我们家的房子!

      

      

     
作者: 杨桥    时间: 2025-7-19 11:13
那时候的200块是一笔巨款了
作者: 黑玫瑰    时间: 2025-7-19 17:51
写详细点啊!居委会为什么强征房子
作者: 口水雨    时间: 2025-7-19 19:21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家的四合院被分配给许多户居住,自己家一家人就一间房。。。
作者: 王明    时间: 2025-7-20 08:20
这房子是后来在原址上建的吧






作者: 我是老李    时间: 2025-7-20 09:21
王明 发表于 2025-7-20 08:20
这房子是后来在原址上建的吧

         是的,中途几经折腾,先是隔壁发生火灾,因我家是土墙小瓦屋,为了救我家另一边的草屋房,救火人员上我家屋头用水拦住大火蔓延,使我家屋上小瓦被踩稀烂:后又被宣城发大水,我家是土墙,被水淹倒,我带领全家重新打土墙,制作木屋架,整个房屋与原先房屋变形变小了:最后一次是在我下放回城后又重新翻盖了上下两层砖墙大瓦屋,直到北门改造拆迁。


作者: 王明    时间: 2025-7-20 09:25
我是老李 发表于 2025-7-20 09:21
是的,中途几经折腾,先是隔壁发生火灾,因我家是土墙小瓦屋,为了救我家另一边的草屋房,救火 ...

真是不容易



后来的房屋在当时应该是数一数二的,二层小楼了
作者: 蓝月亮    时间: 2025-7-20 09:26
悲欢离合都是记忆
作者: 我是老李    时间: 2025-7-20 09:30
黑玫瑰 发表于 2025-7-19 17:51
写详细点啊!居委会为什么强征房子

       那时候就是无法无天行为野蛮,不像现在法律完善,有法必依,不然通过上诉政府作出处理,督促居委会屋归原主!
作者: 蓝月亮    时间: 2025-7-20 12:09
那个年代,200块,约等于现在20万
作者: 火烈鸟    时间: 2025-7-20 14:40
我是老李 发表于 2025-7-20 09:30
那时候就是无法无天行为野蛮,不像现在法律完善,有法必依,不然通过上诉政府作出处理,督促居委 ...

上访了一下房子就退给了你们,说明那时候政府大体上也是讲道理的。可能那时你还小,对事件的来龙去脉不一定清楚,居委会得知你们为了救急要将房子卖给纺织厂以后,有些看不下去,因为把房子卖给企业以后想要赎回就难了,所以强行将房子买下来,既解决了你们的燃眉之急,又能在你们以后需要房子的时候房子还在,还能再卖给你们。我只是猜测,说的不对不要见怪。
作者: 我是老李    时间: 2025-7-20 15:16
火烈鸟 发表于 2025-7-20 14:40
上访了一下房子就退给了你们,说明那时候政府大体上也是讲道理的。可能那时你还小,对事件的来龙去脉不一 ...

       我那时在读小学,特别是在那个年代,知道一些事,根据当时那些情况,不可能有你想的那么善心管理人员,尤其是那个“张主任‘,我母亲一次出去挖野菜没有去做义务工,张去食堂打招呼,说那个某某中午不要给她打饭,果然,中午我母亲去食堂没打到饭,我们全家中午没的吃,母亲只烧了些挖的野菜给我们吃了。这样野蛮,在那时会饿坏人的,甚至、、、、、、这种事在那时居委会经常出现!就是坐牢也不会不给饭吃吧!
作者: 火烈鸟    时间: 2025-7-20 15:29
我是老李 发表于 2025-7-20 15:16
我那时在读小学,特别是在那个年代,知道一些事,根据当时那些情况,不可能有你想的那么善心管理 ...

那时候大集体纪律性很强,不听指挥有所惩罚在所难免,如果有特殊情况恐怕需要事先沟通或请假。还有一点也不能忽视,房子幸亏卖给了居委会,要是房子卖给了纺织厂,想赎回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作者: 我是老李    时间: 2025-7-20 15:41
火烈鸟 发表于 2025-7-20 15:29
那时候大集体纪律性很强,不听指挥有所惩罚在所难免,如果有特殊情况恐怕需要事先沟通或请假。还有一点也 ...


         当时卖给纺织厂只是房屋木架,地皮不在内,而且价格也高多了
作者: 好山好茶    时间: 2025-7-20 19:41
庐山会议上,有个中央领导说:古代有一个大老粗将军,作过一首诗,“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这首诗当然豪迈动人,但是这位大领导据此推断:我们的生产队长大队长公社领导等等大小领导,难道一点经济学都不懂吗?一点觉悟一点水平都没有吗?就能够胡作非为吗?现在看这句话是完全错误的,根本不知道底层的民间疾苦和人尽善恶,把基层领导想得过于完美。实际上树有花梨紫檀,人有忠奸善恶,什么时候社会什么条件下与坏人恶人,如果放任不管恶人当道,好人就会惨遭毒手。




欢迎光临 宣城论坛 (http://www.xuancheng.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