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论坛

标题: 《-家的喜怒哀乐》——穷人家孩子 [打印本页]

作者: 我是老李    时间: 2025-7-21 15:15
标题: 《-家的喜怒哀乐》——穷人家孩子
         少儿时期,遇上了大鸣大放、大办钢铁、大跃进、粮食关、、、、、、,这些事到现在,难忘,一经想起,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这些事的根由,说不清一二三,也道不明四五六,只能把自己当时是怎么过的一些记忆,唠叨下,看看,当个笑料,活动下胫骨身子,开心开心。快活快活。
                                                                                                  
        因父母是从江北老家来宣城的,白手起家,又没老底子,所以在少儿时期,家里很穷,很苦,但父母还是努力地供我们弟兄读书的咯,不是说穷人家孩子早当家,可不知为什么,在那时候,从小就是明事理,在节假日期间总是想着干些力所能及的的活,减轻下父母的一些负担。

      不怕你不信,我在少儿时期干过许多大人们干过的活,像做生意叫卖之类的有:手挽提篮叫卖油条;自做五香蚕豆,提着桶上街叫卖;去寒亭文昌什么大河马小河马村的,那里盛产小水竹,进了竹园,像进了芦苇荡一样,摸不出来,那里大人小孩都会编制竹器产品,有竹篮、筲箕、、、、、、,价格便宜,就随着大人们一道,前去贩竹编篮子挑回宣城叫卖;在双塔寺果园贩桃子、梨子肩挑上街叫卖、、、、、、等等,出力做苦活之类的有:跟着妈妈上敬亭山砍柴禾(砍茅草、火烧枝子)、扛着锄头背着箩筐去山芋地里倒山芋,回家充饥、给父亲做帮手推板车等等。

       唉、、、、、、!一想起儿时的那段日子,真是苦不堪言,哪像现在的孙辈小孩们,吃的住的用的玩的、、、、、、,高大上。我们这般年纪的人,也算倒霉,什么样子的“怪事”,都让我们从小就给撞上了,要是说的话,几天几夜恐怕都说不完,要是叙述给作家们听,能出上、中、下好几本书!

        

        

        

作者: 给我拿来    时间: 2025-7-21 15:37
  大拇指  大拇指  
  现在幸福了   幸福了
作者: 蓝月亮    时间: 2025-7-21 15:57
帅哥一枚
作者: 蓝月亮    时间: 2025-7-21 15:58
过去的黑白照片耐看
作者: 好山好茶    时间: 2025-7-21 16:52
搞细点,许多省略号
作者: 王明    时间: 2025-7-21 17:32




物质不丰富
作者: 火烈鸟    时间: 2025-7-21 23:53
虽然苦不堪言,但好在还是和平年代,要是在战争年代,不但苦,随时还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年纪越大的人往往越倒霉,年纪越小日子越好
作者: 口水雨    时间: 2025-7-22 08:23
60年代左右出生的。都是苦日子过过来的。我爸50年代的,他一直教育我们节约不浪费,那个时候饿死人常有的事
作者: 我是老李    时间: 2025-7-22 09:28
火烈鸟 发表于 2025-7-21 23:53
虽然苦不堪言,但好在还是和平年代,要是在战争年代,不但苦,随时还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年纪越大的人往往越 ...

        我们这一辈出生正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就跟家庭一样,新家庭设施不全,持家经验不足资源匮乏困难多多,需要时间与时俱进,所以有个先苦后甜的过程!
作者: 长安公路    时间: 2025-7-24 08:13
那个年代大多数人都差不多,穷和富区别不是很大,不像现在穷和富简直一个天一个地
作者: 江南晨曦    时间: 2025-7-24 10:11

总有人说日子苦是苦了点,但好在没有身处战乱,命还在,熬一熬总会过去。

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对比。如果是亲身经历了两个不同环境的人,他们可能是有切身感受。

而在苦不堪言的日常生活里人们,你难道让他们去想象自己如何在战乱中苟且偷生,流离失所?

然后因为庆幸没有经历如此而万分高兴吃下这一份份生活的苦后,有回甘?

那为什么不放在条件更好的环境中去对比,想象呢?

作者: 罔谈彼短    时间: 2025-7-24 10:24
老一辈小时候是苦,从小就懂事,懂得体谅父母,现在的孩子没法说。




欢迎光临 宣城论坛 (http://www.xuancheng.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