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论坛

标题: 跨境支付便捷行,金融安全记在心 [打印本页]

作者: 宣坛快讯    时间: 2025-8-18 17:44
标题: 跨境支付便捷行,金融安全记在心

留学生警惕!这几类诈骗陷阱务必当心!
01 外汇兑换诈骗:“特殊渠道”背后的资金陷阱
     某日,在英国留学的李某因急需兑换英镑,在留学生群发布求助信息后,一名自称有“特殊渠道”的“高人”主动联系,声称可快速兑换。李某信以为真,按对方要求先转了3500元人民币,却未收到英镑。对方又以“需与同事对接”为由,让李某添加新的联系人。在该“同事”的话术诱导下,李某先后多次向对方账户转账,累计金额达数十万元,始终未收到英镑,才意识到被骗。
02 冒充公检法诈骗:“涉案”“保释金”是典型幌子
     在境外留学的张某接到自称“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其涉及案件,需立即向公安局“投案配合调查”,随后将电话转接至所谓“国内某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对方声称张某牵涉重大跨国洗钱案,还通过视频会议软件告知其“已被美国警方通缉”,要求缴纳“保释金”以避免强制措施。惊慌之下,张某未加核实便向对方转账数十万元,随后对方彻底失联。
03 冒充使馆人员:“资产审核”“保证金”藏骗局
     在境外留学的潘某接到自称“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警方在查获的护照中发现了潘某的证件,怀疑其涉及犯罪,需由公安局开具相关证明,随后将电话转至所谓“国内某省市公安机关”。对方在线上提供虚假法律文书,声称“已排除潘某涉案嫌疑”,但要求缴纳数万美元“保证金”,还诱导潘某联系国内家人,谎称“留学国家政府需重新审查资产和存款证明”,让家人向指定账户转账。转账完成后,对方立即与潘某断绝联系。


重要提醒:牢记这些防骗要点
     1.警惕“公检法/使馆”诈骗:中国驻外使领馆、国内公检法机关绝不会通过电话、社交软件要求转账、缴纳“保证金”“保释金”,也不会以“涉案”为由索要银行账户信息。接到类似电话,务必挂断后通过使领馆官网、公安机关官方渠道核实,切勿轻信“视频审讯”“伪造文书”等套路。
     2.规范留学资金交易:兑换外汇必须通过银行等正规渠道,切勿在社交群中轻信“私人换汇”“特殊渠道”,坚决避开“先转账后兑现”的陷阱。涉及学费缴纳、资产证明等事宜,一定要与学校、留学机构官方人员当面沟通或通过官方渠道确认,绝不向陌生账户转账。
     3.守住防骗底线:面对“杀猪盘”、虚拟绑架等各类诈骗,务必牢记“不轻信、不转账、不透露个人信息”,时刻保持警惕,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如有外汇业务咨询详询中国银行宣城分行各网点






作者: 中行宣城分行    时间: 2025-8-19 08:44
跨境业务办理,务必提高警惕,守护资金安全。如有外汇业务咨询详询中国银行宣城分行各网点
作者: 中行宣城分行    时间: 2025-8-20 11:50
关注金融安全




欢迎光临 宣城论坛 (http://www.xuancheng.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