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论坛

标题: 代友发帖:山河入梦,你入我心 [打印本页]

作者: 御景客    时间: 2025-9-30 11:23
标题: 代友发帖:山河入梦,你入我心
        山 河 入 梦   你 入 我 心
  ——追忆小学五年级同学刘国华
                     翟连发
        
        我上学满打满算共九年。除去前四年上上停停外,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算是能完整上完每学期。同学人数加起来有一百好几十哩!
        我们关系都很好,同一个教室上课,和男同学同一个宿舍就寝,都有故事好写。我这里只想追忆小学五年级的一位同学刘国华。
        那是1950年到1951年间,我们要到离家十几里外的井刘小学寄宿读五年级。井刘村,是井村和刘村的统称。学校在井村,刘国华家住在刘村,两村相隔不到一里路。
        刘国华大我两岁,已经十四五岁的他,大小伙一个。高高的个子,园园的脸蛋,白干白净,地道的美男子。
        他生长在农耕之家,母亲去世早,父亲又当爹又当娘把他拉扯大。
        他带我去家里玩过几次。
        他父亲是位老实巴交的农民,从早到晚,忙里忙外,守着几亩水田,日子过得还不错。
        有天下午,刘国华说父亲让他带我去家里吃晚饭。同去的还有周世玉同学。
        我们去了。他父亲很高兴,让刘国华陪我们玩,他去园子里弄了几个蔬菜,煎了几个鸡蛋,招待我们。
        吃饭时,他父亲问了我们的情况,还讲了很多有关井刘二村的一些趣事。
        刘国华说,他父亲从没和别人讲过这么多话,说明他确实很喜欢我们。
        我发现他父亲腰间总挂着一个旱烟袋。这个长不足一尺,又称作旱烟杆的烟具,是用竹鞭制成的,装上用于点燃烟丝的铜制烟锅和用于吸烟的弯筒形烟嘴,很精致。
        他和我们谈话中间,抠出自己制作的烟丝装入烟锅,用纸煤点燃,通过烟袋嘴吸食烟雾。他的烟袋杆上还挂有装烟丝的袋子,以便随身携带。
        他讲自己儿子时充满骄傲。说刘国华从小就懂事,不仅园子里的事,很多农活都会做。
        刘国华很会逮鱼。有个周六放学后,他陪我回家。路过赵家祠堂附近,农民正在车水灌田。只见他迅速下到没有水的塘边,在草丛里逮到一条大黑鱼。农民不干了,说是他家养鱼塘,要我们把鱼丢下,否则不让走。没办法,刘国华只好把鱼甩给了他们。
        1951年春,插秧时节。刘国华带上他爸用旧洋伞上折下的钢丝伞骨,做成钓黄鳝的钩子,到麒麟山村旁的稻田里钓黄鳝。他说,田埂水下小洞里有黄鳝,没有水的干洞有蛇,不能钓。他找到几个有水的小洞,用手指在水里弹几下,有个小洞里发出黄鳝哒嘴的声音。他轻轻的把穿有蚯蚓的钩子放进洞里,钩子动了,先是往里拖,后又往外送。他还真的钓到一条大黄鳝哩!
        他把黄鳝掼个半死,用柳枝串上。我妈妈用蒜子和自家园子里的辣椒,做了一大碗鲜美的红烧黄鳝,好吃得不得了。
        1951年下学期,我转到邱村小学上六年级,在舅舅家吃饭,住在学校。
        1952年,他没有考上郎广师范,回家务农了。
        1955年,我初师毕业,分配回到邱村小学教书。
        这年秋天,接到我信以后,刘国华来邱村小学看我,还挑上两袋共二三十斤自家种的山芋、南瓜和茭白以及自己园子里枣树上打下的二三斤枣子。     
        我请学校食堂王师傅烧上两个菜带回家招待他。
        我问他,刘伯好吧?他回答说,父亲身体很好。还笑着告诉我,他自己巳经结婚了。
        因为土改他家是中农,几亩水田不进不出,一家三口,不愁吃穿。
        他还开玩笑说:“等我有了儿子,一定送到邱村上学”。我说:“交给我,你放心好了!”
        我留他住一晚。他说:“不了,否则老婆要讲他。”又一个怕老婆的软男!
        他赶忙解释道:“说好了,晚上去看她妈,等我回去。”
        我去郑文照家开的小店里花6元钱买了一条中华牌香烟带给刘伯吸。
        我送刘国华到邱村路口,看他上了大路。他三步两回头,挥手告别离去。
        第二年,井刘小学高年级合并到山北小学。因为近几年邱村小学毕业学生考初中升学率高,有几个住井刘村的学生舍近求远,到邱村上学。我问刘国华情况,有位家住刘村也姓刘的同学,很沉重的对我说,他得了陡病,没治好,走了。
        晴天霹雳,我震惊的半天说不出话。
        平静下来后,我问刘国华父亲情况。这位同学说,最痛苦的是他父亲。老人现在只干活,很少讲话,更听不到他的笑声。
        我问刘国华妻子情况,刘同学说,她嫁给了刘国华堂弟刘国安。他们虽住两处,但同一个大门出进。小俩口对老人很孝顺。
       这算是对刘国华老父亲晚年的一点安慰吧!
       逝者如斯夫,时间转眼过去了70年,刘老伯也早已驾鹤西去了。
        我与刘国华阴阳两隔,只能遥祝他,和已离世的同学们,天堂安息吧!
          2025年9月30日于
                       宣城鳌峰新村

作者: 御景客    时间: 2025-9-30 14:34
转发者顶!
作者: 御景客    时间: 2025-10-1 10:18
你们一小时审核几个字?
作者: 御景客    时间: 2025-10-2 08:59
你们一天审核几个字?
作者: 你也在这    时间: 2025-10-2 12:35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情千缕 酒一杯 声声离笛催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作者: 阿三保长    时间: 2025-10-2 14:01
汉学深,功底厚,文笔流畅,老夫子也!




欢迎光临 宣城论坛 (http://www.xuancheng.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