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4082
 - 金豆
 -  金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精华
 
- 听众
  
- 收听
  
   
 
 
 
 
 |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红白喜事,送礼八块钱,十块钱的。 
我父母是农村里有名的周裁缝,自然送的礼金要比别人略略高一点。 
 
人家送五块钱,八块钱,我父亲送了十块钱。 
所以我有底气跟姐姐后面去吃喜酒。 
那是父亲的女徒弟小娜出嫁。她嫁到了水阳镇边上。(也是好的!)现在成了正宗街上人了。 
 
老古话讲的:“人修三世站街头!” 
那时候能够嫁到街上,是非常荣耀的事! 
还有就是能够嫁给“非农业户口”娘家人也是脸上有光的。 
 
小娜嫁到了水阳街边上。也是好的! 
 
往年女孩结婚,媒人上门提亲三四次,父母才答应下来。矜持一点蛮。我爸爸妈妈都是老媒婆了,深暗此道,名曰:“猴子不上树,多打几遍锣。”大都选择农闲时节。 
 
农历十月以后,庄稼收割完毕,颗粒归仓。小麦已经播种,油菜也已经移栽完毕。 
 
要么冬月,要么腊月,选择一个双数的日子结婚。腊月初二,初四,初八…… 
 
我父亲的徒弟就是腊月初八出嫁的。 
 
出嫁前一天是“待媒酒。”第二天是正酒。 
 
男方在结婚前一天就把酒菜几担几担地请人挑了送上女方家里来了。 
 
有两条大鲤鱼。俗称“对子鱼。”男方送的“对子鱼”越大越好!表示越尊重女方,表示男方家越有实力! 
 
还有就是多少斤猪肉,多少斤排骨,多少鸡多少鸭,多少条香烟,多少瓶白酒。 
 
女方要多少东西,媒人去传话,去协调。 
吵嘴,讨价还价也是常有的事。 
 
农村里办喜事分“满收礼”“半收礼”之分。 
 
满收礼。就是只要人家送礼,都收。亲戚朋友邻居一把搂。 
 
半收礼,就是只收亲戚的礼朋友的礼不收。 
 
我哥哥结婚,我大姐出嫁。我家名门望族,满收礼。大伙吃流水席。流水席一天开到晚。客人什么时间到都有席吃。晚上点的汽油灯,灯火通明。 
 
小娜姐姐结婚,也是开的流水席。从上午十点多开席,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一直开到晚上九点多。 
 
有一套帮忙的班组人员。 
帮忙的人名字写红纸上贴厨房墙上。 
 
谁负责烧开水,谁和谁负责洗碗,谁谁跑堂,谁是主厨掌勺,谁是帮厨,切菜洗菜,谁是催客的,谁是知客先生。 
 
知客先生安排舅舅坐上席。 
娘亲舅大,父亲叔大。 
 
安排错了,舅舅要翘骚的。舅舅不到不开席!这是规矩! 
 
我们很穷,生活很苦,个个跟饿牢里放出来的一样。 
 
八仙桌,就只能坐八个人。 
第一道菜,元许菜拌千张。一扫光。第二道菜油炸花生米,还是一扫光。上一道菜吃光一道菜。没有剩余的。一边吃一边等上菜。都是大锅现炒现上。 
 
“待媒酒”这天,客气的主家还每个人发一盒香烟。 
 
我在小娜出嫁那天,吃流水席。吃撑的,晚上睡不着觉。 
 
第二天拉肚子。翘着屁股“打飙枪”。 
 
被我妈妈笑话了多少年。 
 
怂恰(吃)饿恰 
(吃)! 
 
饿牢里放出来的? 
 
吃素太久了,突然吃大鱼大肉,受不了。 
所以拉肚子。 
 
2024.9.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