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改管”为城市烟火气拧紧“安全阀”
记者 谭艺莹
市区多家沿街饭店完成“瓶改管”改造
改造现场
傍晚时分,宣城市区街头巷尾,餐馆、小吃摊热气升腾。然而,瓶装液化气燃起的“烟火气”,总是伴随诸多安全隐患。
去年以来,我市在主城区持续推进小餐饮场所“瓶装液化石油气改管道天然气”工作。一条条铺设规范的燃气管道,一套套自动报警切断装置,不仅为烟火气拧紧了“安全阀”,更减轻了商户经营负担。
多重措施为安全加码
“管道燃气用着就是放心,再也不用提心吊胆怕漏气了!”在亚夏汽车城宛陵夜市经营炸串摊的张秋霞看着崭新的燃气管道,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她告诉记者,以前一直用瓶装液化气,一个月用5、6瓶,搬来搬去又沉又麻烦,还总是担心安全问题。
5月1日开始,她的问题在“瓶改管”改造项目完成后,终于消失了。
据了解,此前,宛陵夜市像张秋霞一样用瓶装液化气的摊位共70余户。液化气钢瓶不仅在摊位中随意摆放,还存在一户多瓶、一瓶多用等问题,安全隐患巨大,改造迫在眉睫。
为此,2024年11月,宣城经开区城管局、亚夏汽车城物业公司与宣城新奥燃气签订合同。经过5个月的施工改造,市区最大的“瓶改管”集中改造项目于今年5月1日整体完成,如今已平稳运行近2个月。
据宣城新奥燃气市场部负责人杨玉良介绍,夜市“五小”商业用户众多且集中,为了从源头为安全“加码”,此次夜市的集中改造中,除了燃气报警、自动切断阀装置在内的物联报警装置实现全覆盖之外,还特别采取了基于数智化安全管理平台的“技防+人防”双重管理措施——现场设置了AI视屏监控,危险示警远程喊话,系统联动推送人员处置;使用物联超声波表具,倾斜报警、小流量泄漏报警等识别异常情况上报,人员现场处置。“激光云台、AI视屏监控、安检管理等整合纳入安全管理平台,能做到智能监控调度,隐患闭环管理,保障安全稳定运营。”杨玉良说。
科技赋能同时,专业安全巡线员还会定期对用气商户进行定点巡检、排查隐患,建立24小时抢修热线95158,配备专业抢险队伍,确保突发情况30分钟内到场处置。同时发放《安全用气手册》,加大安全用气知识宣传,提升商户安全用气意识。
“施工改造工作本身,安全也是最为核心的要求。”杨玉良告诉记者,无论是零散摊点还是集中改造,无论是前期勘察、铺设管道,还是施工安装、验收通气……项目施工建设都严把各个环节,确保商户安全用气。
主城区近600户完成改造
2023年起,我市将“瓶改管”纳入年度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由市住建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等多部门联合推动,燃气公司作为实施主体具体落实。
据介绍,目前“瓶改管”已在宛陵夜市、友谊巷、法制路等区域完成建设。除了集中改造,还有不少用户自主申请。
燃气公司推出一系列优惠方案,包括实行“一口价”包干服务、提供旧设备回收兜底、推出商用灶具租赁等,大幅减免相关费用。“用户仅需承担户内管道、灶具等材料费,约3000-4000元,对于低保户、小微企业、餐饮集中的市场,政府还联合燃气公司提供了补贴。”
政府搭把手,企业让一步,商户减负担。自启动“瓶改管”工作以来,宣城新奥燃气联合街道、社区,对区域内沿街商铺进行地毯式摸排,对申报用户主动上门提供勘察设计服务,不断优化方案,力求“一户一策”。宣城主城区已有近600户商家完成了改造。
“瓶装气价格高,而且钢瓶用到后面火力会变小,我们经常还没用完就得更换,现在燃气用多少算多少,一个月下来能节约三、四成的费用,挺划算的。”友谊巷摊主王磊对“瓶改管”改造很是满意。
清溪路希达小区门面经营饭店十余年的王学军则告诉记者,去年11月完成改造通了燃气,用起来既安全又方便,配上新燃气灶具,出餐速度都快多了。
“下一步,我们还将结合市政府部署,按‘先重点、后覆盖,先餐饮、后民生’原则推进。”杨玉良说,“瓶改管”改造在主城区餐饮集中区、学校医院周边、农贸市场等区域重点覆盖后,将向周边城乡结合部、乡镇延伸,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用户参与”模式,确保安全、高效、有序完成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