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0440
- 金豆
- 金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精华
- 听众
- 收听
|
顾 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为河阳古民居。
顾 春供图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位于浙江缙云县的河阳古村已经苏醒。92岁的朱阿婆端出青瓷碗,将新磨的豆浆摆上八仙桌。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些名称的具象是白墙黛瓦、古巷青砖、小桥流水。始建于五代末的河阳古民居,号称烟灶八百、人口三千。村里有10个明清两代的宗族庄园式古建筑群、15座古祠堂及上百栋旧第,江南的诗意画卷徐徐打开。
缙云河阳古民居景区讲解员朱晓红是土生土长的第三十八代河阳人,一边和熟悉的街坊邻居打着招呼,一边领着游客逛古村。河阳有一句谚语:不经八士门,不算河阳人。“八士门”是村里最重要的建筑,为纪念河阳宋元两朝出了8位进士而建。八士门后是一条150多米长的老街。以老街为中轴线,两侧是横向的巷道,里边是一片片民居群。
宅子的名称风雅十足,如“廉让之间”“循规映月”“耕凿遗风”“儒林古第”等。在一户人家圆拱门的门楣之上,写着4个户主自创的字:田上有牛为耕,心口合一为读,屋下有人为家,云朵飘动为风,合在一起就是“耕读家风”。“耕读传家”可谓河阳古训,不仅记于族谱,还被写在墙上、雕在房子的木构件上,时时提醒后辈谨记。
村里的水系是元朝规划的,从溪上游引水入村,到村里流淌一圈后,流回溪的下游。一溪两坑、一街五巷的元代布局至今可见。所以,从水渠到池塘,清澈活水潺潺流动。特别是答樵路,构造出全村精华:流水汇成一个四方大水塘,塘边32道马头墙连绵而建,天光云影相映生辉。河阳建筑群的风格,融入苏式、徽派、北方色彩,还有自创。
河阳祠堂多,类别也多。虚竹公祠是6个儿子为父亲造的,叫己祠;还有父子、兄弟的合祠,彰显家族和睦;有义祠,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共事关系融洽,两家后人为他们造了见证友谊的祠堂。家祠外,另有全族宗祠,还有特批的孝子祠。荷公特祠就是一座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孝子祠,因父亲叫朱荷,所以叫“荷公特祠”。
荷公特祠内,一组精美的梅花鹿木雕吸引眼球,令人动容。曾几何时,荷公特祠的文物木构件因受潮、糟朽、破损甚至脱榫,前厅木构架歪闪变形,门楼歇山顶屋脊断裂,建筑外墙破损、剥落。2024年3月,荷公特祠开启修缮,扦正建筑歪闪梁架,修补更换糟朽构件。在荷公特祠的围廊里,展示了修复过程:以高精度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将每道砖缝、每处榫卯转化为可解析的数据流。将古建筑从顶部和四周分别三维扫描,拿出剖面图,由里及外,每个修复细节都能清晰定位。
数字技术的深度介入,并未取代传统工艺。在已修复的虚竹公祠,进门处一间精美的四角亭,月梁上的“和合二仙”等雕刻栩栩如生。有些是原件,有些是请非遗老匠人以传统工艺修复,天衣无缝。10多年前,虚竹公祠开始修复,这是河阳村用文保资金维修的第一座祠堂,木雕件都是请浙江木雕非遗传承地东阳市的老艺人来修复。荷公特祠也不例外,内部整片砖墙恢复为古时板壁,四扇窗户破了三扇,也是请了木雕非遗传承人修复。
整个村的乡土建筑群,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大隐患是火灾。2800多名常住居民在此生活,如今,这里所有裸露电线均套管,每家都装有报警系统,保护古村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为了把古村的建筑保护好,同时兼顾村民居住,河阳管理中心将整个古村分成14个网格,工作人员每周入户检查,屋顶漏水漏雨、拔榫脱榫都随时修复。每年,还会请老工匠来大检两次。老屋顶上用的都是小瓦,原始的手工小瓦已经难寻,但河阳古民居收储了很多,村民可以免费领取修理,当地人叫“捡屋漏”。
村民们捐出收藏的上千件古文物,建起两个民俗博物馆:一个馆陈列古家具、古农具;另一个馆陈列刺绣、河阳剪纸、古代生活用品、古代服装等。每年大小节日,魁星点斗、台阁狮、花轿巡游、独角台场等民俗活动都吸引大量游客参观体验。
有生命力的传统村落,是依然生活着的社区。河阳便是这样一个地方,将时光打磨成琥珀,让生命在其中快乐生长。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09日 08 版)
(责编:白宇、卫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