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8477
- 金豆
- 金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精华
- 听众
- 收听
|
说明:此文写于2012年8月。近日看到不少网友不知道双羊山与北宋大诗人梅尧臣什么关系,也不清楚双羊山在宣城市什么地方……特找出10年前的拙文发出来供网友参考,文中的不妥和错漏,敬请指正。
一
“梅溪公园”建成几年了,一直没留意。不留意的原因,就是一直当它只员宣城市民休闲的一个场所。
前几天傍晚路过,顺便进去看了一下。才知道,这里原是九同碑村,是宣城梅姓祖居地。宋代文学家、被誉为宋诗“开山祖师”的梅尧臣就生于斯,葬于斯。当时心里嘀咕:这里既然是梅尧臣居住地,何不直接叫“梅尧臣故居”或“梅尧臣公园”呢?而用“梅溪公园”命名,连本地人都不知道这公园与梅尧臣的关系,何况对宣城文化无所知晓的外地游人?
因为上次是傍晚,公园溜达跳舞锻炼的人很多,有些地方没看到。8月22日酷暑有所减缓,早上我再次来到梅溪公园。发现这个大门坊还有玄妙之处:当着大街的一面写的是“梅溪公园”,背面写的是“梅氏故里”。这让我产生了一些困惑。
回来查阅有关宣城梅氏及梅尧臣有关资料,得知宣城梅氏的始祖是梅远,原籍在吴兴。梅远在唐昭宗光化(898-900)年间,入宣州刺史王茂章幕,为宣城掾(担任宣州刺史的佐官),而迁居宣城。梅远有《迁居》曰:“百里犹乡土,千年亦比邻。愿言培世德,未敢咏维心。”
梅远以诗书传家,梅远生子梅邈,梅邈生子梅让、梅询,二子皆能文;梅让之子即为“宋诗开山之祖”梅尧臣。
梅尧臣之后,宛陵梅氏人文蔚起,名家辈出。其中,明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梅鼎祚,编纂《康熙字典》蓝本的明文字学家梅膺祚,清代宣城名士黄山画派领袖梅清,清初杰出数学家天文学家梅文鼎,著名散文家梅曾亮。而近代教育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等,亦为宛陵支系梅氏后裔。
二
原来,坊额正面写“梅溪公园”,背面写“梅氏故里”是为了扬名宣城梅氏一族。站在梅氏后人立场看这事,这种心思可以理解,但做法不可取。
“故里”是故乡、家乡之意。住过的地方叫“故地”,曾经住过的居室叫“旧居”或“故居”,都与“故里”无关。世上任何一姓一人,都可以将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称之为“故里”,但一般只限于在心里这么想,口头这么说,或者在文章里这么写,而不会堂而皇之地刻在牌坊上。
为何?举个例子说吧。曲阜孔氏家族,在中国绵延两千多年至今未断,这样的家族,可谓世界第一家族。曲阜,是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曲阜无疑也是孔子之后的孔氏家族的故乡,但世人崇仰为中国思想文化和教育做出巨大贡献的孔子,将曲阜命名为“孔子故里”而不是“孔氏故里”。
通常在牌坊上能刻“故里”的,非中国历史上杰出人物不可。宣城,是北宋文学家梅尧臣的家乡,将“宣城”看作“梅尧臣故里”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其居住地“双羊山”立牌坊命名为“梅氏故里”是不太合适的。牌坊正面坊额上写“梅溪公园”似乎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未能显示出这个特定地点所具有的文化历史内涵,不如将梅尧臣故居地直接命名为“梅尧臣公园”“梅尧臣纪念园(或文化园)”为好。
三
进入大门牌坊,迎面一尊高大的铜像:梅尧臣手握书卷、神色沉凝,传达出北宋这位现实主义诗人、作家的精神情怀。
市区公园内有两处人物雕像让我印象深刻:敬亭山大门第二道牌坊后面立的李白塑像,偏重于写意,突出诗仙李白飘逸旷远的情怀;这里的梅尧臣塑像注重写实,刻画他关注社会,关心民瘼的精神面貌。
梅尧臣的作品,多为反映现实、关怀民生之作,或指陈时弊,或抨击当权者腐败,或揭露社会黑暗,体现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浓重的忧患意识。
梅尧臣雕像底座上刻着梅尧臣简介,其中“赐同进士出身”,实指他科举不顺,一生未考取功名,直到皇三年(1051)仁宗皇帝特赐了一个相当于“进士”的荣誉性的功名。封建社会是重功名,讲出身的,不是实打实的进士出身,难在朝廷立足,更难得到高显之位。
梅尧臣雕像身后的长壁上镌刻着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全文,欧阳修说,梅尧臣“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
作为梅尧臣的好友,欧阳修为梅尧臣科场不遂,以致几十年“困于州县”而鸣不平。欧阳修感慨道:“然而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大概诗人越是困厄,写出来的诗就越高妙。如此说来,不是写诗能使人困厄,而是诗人遭遇困厄以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欧阳修真可谓是他的知音。正是由于梅尧臣科举不第、仕途不顺,使他长期蹇滞于下层,更了解社会黑暗和民生疾苦,写出大量为民生鼓与呼的现实主义作品,成为一代诗宗。
诗人不幸后人幸,宋代少了一位高官,却多了一位大家,宣城从此有了一位本土生长的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大文学家。
四
梅尧臣在北宋嘉祐五年(1060)初迁尚书都官员外郎,4月就病逝于东京(今开封)汴阳坊,归葬于宣城城南柏山。现在公园里的“都官墓”,就是梅尧臣墓,有欧阳修撰写的墓志。梅尧臣生前的官职是“尚书都官员外郎”,世称“梅都官”。
从此到宣城任职的官员来墓前拜谒的人很多。
南宋淳熙年间,宣州判官翁逢龙有《谒宛陵先生墓》诗:“樵牧指空坟,荒山老柏根。白云邻有母,青草瘗何孙。身受一穷厄,诗清千古魂。年年三月墓,乡社酹芳樽。”
南宋咸淳年间,文天祥知宁国军府事,曾先后两次来双羊山拜谒并撰写了祭文。
咸淳六年庚午祭文(宋咸淳知宁国军府事文天祥)
维咸淳六年岁在庚午三月某日,知宁国军府事文天祥,谨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先贤尚书都官宛陵先生梅公之墓而言曰:
大江西东,实昌古今。西则欧阳,东则先生。上追韩孟,下启苏曾。先生在天,斯文有灵。仆生也晚,实在欧乡。天子有命,来守公邦。感时改火,爰荐芘芳。尚飨!
咸淳七年辛未三月祭文(宋咸淳知宁国军府事文天祥)
视我庐陵,夫子欧阳。彰韩阐范,孕苏育黄。公于其间,以诗名世。葩韩搴芳,肩苏挹袂。故醉翁于公之德则曰衣冠而儒者也,于公之诗则曰英华而雅者也。翁既与韩而终始,公亦与韩而上下。公仕于河,如鮎上竹;生遇昭陵,官同郑谷。使诗遂穷人,则三百篇之作者,将其身之俱不淑。尚飨!
我在想,如果在梅尧臣墓旁,建一碑廊或碑亭,选刻一些宋代以来名宦名士等凭吊梅尧臣的诗文,那么,今天走进梅溪公园的人,可以实地感受梅尧臣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而受到一次文化的熏陶。
不过,要提醒的是,当代的要慎选,因为现在有的官员和“名人”,有学历,却无学养;有文化,却无雅趣;有名声,却无情怀。和我们绝大多数人一样,没有多少国学底子,有的人成名后又多在官场、名利场转悠,因而题的诗写的文,实在不敢恭维,倘若刻在大文豪墓前,实在辱没了先贤。
五
公园东面广场上立有梅文鼎铜像。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宣城人,梅尧臣后裔。
梅文鼎生于明代崇祯六年(1633),少时有“神童”之誉,15岁时曾补为博士弟子员(中秀才),此后几次应乡试不第,遂不再参加科举考试。
梅文鼎早年随其父读《周易》,喜观天象。27岁起,始习数学、历法,终身潜心学术,成就斐然。撰述达80余种,绝大部分是天文、历算和数学著作,成为清初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梁启超说:“我国科学最昌明者,惟天文算法。至清而尤盛,凡治经者多兼通之,其开山之祖,则宣城梅文鼎也。”
梅文鼎塑像后面长壁上的“绩学参微”四字,为清朝康熙皇帝给梅文鼎的题赠,赞其治理学问能参悟微旨。
康熙四十四年(1705)初夏,康熙皇帝南巡,于山东德州舟中三次接见梅文鼎,与他畅谈甚欢,康熙帝赐御书扇幅及珍馔,临行时,又亲赐“積学参微”四字予以褒奖。第二年,又征召其孙梅珏成入内廷“蒙养斋”学习历算。
梅珏成系梅文鼎长孙,天资聪颖,幼承家学,历算造诣深厚。1705年后应召往京师,主持皇家历算书籍等编撰,历经康、雍、乾三朝,被誉为“三代帝师”,晚年退休,乾隆帝赐良田、美宅于金陵,以后其部分子孙定居金陵,遂为金陵梅氏,前面提到的梅贻琦,梅兰芳等近代名人,即属这一支梅氏后代。
六
雕像前的广场上有一组“北斗七星”模型。古人很重视“北斗”,因为可以利用它来辨方向,定季节。北极星是北方的标志。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人们看起来它在围绕着北极星转动,所以古人又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广场上设计安放了这组天象北斗七星模型,无疑与梅文鼎有关。梅文鼎最主要研究虽说是在数学方面,但对天文学亦多所论述。仅天文学著述就达40余种,有对传统历法的整理、注释和评述,有对《崇祯历书》的评论及正误与补缺,有对古代天文仪器的研究,和对他自己所创制的仪器的说明等等。
此时,站在这个场地,突然想到,北宋梅尧臣,清初梅文鼎,这一文一理两位杰出人物,同源于宣城本土梅氏一脉,宣城幸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