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论坛

 找回密码
 邀请注册
查看: 18781|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游浦东川沙古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0-9 12: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来自: 上海
  一

  今年中秋国庆长假,前往浦东川沙古镇游玩了一趟。现在交通很便利,市内乘地铁2号线可直达川沙站。出1号口,正前方是一条“川沙路”,在路口有路牌地图导览,拍了下来备用。向左步行800多米,就到了“川沙公园”西大门。
  这个公园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浦东的开发,陆续进行了扩建,全园面积5万多平方米,由通城河分隔为东园、西园。东园以游乐设施为主;西园有清波湖及其周围的园林景观,大大小小30多个景点。
  鹤鸣楼是川沙公园的主景,进园主要是为了看它。它位于园内通城河西侧,是一幢明五暗七仿古建筑。楼厅竖80根圆型立柱,楼用琉璃盖顶,下砌玉石平台,各楼层有回廊围栏,飞檐翘角,系60金钟,整个楼高54米。如此宏丽的楼阁,却是仿湖北武昌黄鹤楼式样建造。1个月前,我在武昌拍过黄鹤楼照片,对比一下,与人家黄鹤楼差不多一个模样,身型略小一点。这种复制品,少了自己的面貌和个性。
  不过,鹤鸣楼的命名倒挺用心的,近代川沙县诞生过黄炎培、宋庆龄和张闻天此等杰出人物,取《诗经》“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用作楼名,寓意很贴切。
  楼门紧闭,不能登楼一观。紧邻楼的东侧有座三孔石拱桥闭,是新建的,名为“双谊桥”,横跨在通城河上,通向东园,这里是游乐场所,就返身从右路转到西大门。
  
  二

  出公园西大门继续沿路向西前行,至新川路口往右(东)走200多米,向北有一条街,叫“北市街”,街口的右侧有几栋旧式建筑,依次是:川沙营造馆、宋庆龄文化展示中心、戏曲展示馆。只有宋庆龄文化展示中心开着大门,于是顺便进去参观一下。
  川沙是宋庆龄的出生地。今年1月27日,是宋庆龄诞辰13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这位伟大女性,该展示中心于1月18日揭幕。馆内有展览区和体验区两部分,一楼是展览区,由图片、实物及多媒体组成,介绍宋庆龄的家庭及其成长经历,展示宋庆龄的爱国情怀,以及她创办的妇女儿童福利事业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体现宋庆龄关爱妇女儿童事业的情怀及其贡献。二楼是儿童活动体验区。因为此前在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和淮海路宋庆龄故居参观过类似展览,这次是有选择的看了一些图片和文字,用时不长就出来了。
  









2#
 楼主| 发表于 2023-10-9 12:53 TA使用手机在宣城论坛发帖啦※★☆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来自: 上海
宋庆龄文化展示中心









3#
 楼主| 发表于 2023-10-9 12:58 TA使用手机在宣城论坛发帖啦※★☆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来自: 上海
  三

  继续沿北市街北行不久,右侧一条街口写着“中市街”,这里是川沙古镇(老街)的核心区。进街不远,就看到一座石牌坊立于十字街中心。这座牌坊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为嘉靖年间御倭筑城有功的太学生乔镗而建的旌表坊。牌坊西面横额刻有“彪炳千秋”四字,东面的横额上刻“御倭功赐”、“奉政大夫乔镗”和石牌联,都是电脑体字,细看落款:公元二O一三年重建。“重建”表明老牌坊已毁。复建文物古迹,应修旧如旧。“古迹”身上刻着电脑美术字,看着别扭,说明建设单位太懒……这种情况在徽州和江西古村复建的一些牌坊上时有所见。
  
  上午10点这个时段,进入老街的游人渐渐多了起来,但不像其他地方老街人声鼎沸沸,煕熙攘攘的。老街两边均为一楼一底的老房子,进深较长。沿街店面大多开门营业,几家老杂货铺、老面馆和小吃铺生意还不错。现在老街多因旅游而开发,礼品店、创意店,还有古玩玉器书画之类的店入驻是少不了的。
  街道上石板路面,平整干净,不很窄也不很宽。有的建筑尚留些许清末民初许的风貌,有的路段中间点缀着花坛绿树,墙面爬着藤蔓,使老街显得古朴而有生气。
  
  中市街36号、38号房子,极为普通,店家在门口两侧放了一些绿植和商品,不大引人注意。其实,这里曾是宋庆龄的外祖父倪韫山的故居。
  倪韫山,江苏松江府川沙厅人。1858年倪韫山加入了基督教,1870年成为牧师,是上海最早的中国籍牧师之一。于1863年与徐氏(明代徐光启第9世女孙)结婚后安家于此宅。
  现为“玉宝轩”的38号门口铭牌上写着:倪珪贞出生地。倪珪贞是倪韫山的三女儿,生于1869年。1887年夏天,18岁的倪珪贞与21岁的牧师宋耀如结为夫妇,其儿女就是后来在中国近代史上声名赫赫的宋氏兄妹。
  
  街上有个门坊写着“场署街”三字(新魏碑体)。这是条支弄,巷子较窄,内有座川沙天主堂,始建于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这是一座哥特式风格的教堂,上下两层,外形是单钟塔,外墙为红色砖柱、青色墙面相间的清水墙,整幢建筑典雅庄重、轮廓清晰美观。教堂外有一座“圣母亭”,是1998年新建的。因不是礼拜日,教堂关着门,院内无人,很安静。
  
  四

  返回到中市街牌坊位置,景点指示牌上有箭头指向南市街的“内史第”。南市街比中市街略窄一点,街上铺面也维持着旧观,开有面馆、咖啡馆、杂货店等。街尾有家“工农饭店”,原名“万兴馆”,门檐上一排“四个伟大”的标语,留着文革时代的痕迹。附近的“人民饭店”是一家经营本帮菜的老店,里面也坐满了食客和休息的人。
  
  南市街尽头与新川路交汇,临街有一长排建筑,就是建于清末的“内史第”。
  内史第坐北朝南,格局为三进两院两厢式,有大小房屋几十间。一进为二层楼房,二进为正厅,悬“立本堂”匾额,三进为内宅。原为咸丰举人沈树镛的祖上所建,称为“沈家大院”。沈树镛做了内阁中书后,被称作“内史第”。
  
  内史第古朴典雅。沈树镛是清代著名金石学家、书画鉴赏家、文物图书收藏家。他的“汉石经室”藏有汉碑、六朝造像、唐石、宋石等众多文物精品,被清末学者俞樾赞为“文物古迹,富甲东南”。沈树镛之子沈毓庆,在这里成长为我国毛巾业先驱。
  内史第虽非豪宅,但在这座宅院里,还走出了几位著名的人物:
  黄炎培(教育家、国务院副总理)于1878年在此出生和居住过(从内史第沈家族谱图表得知,黄炎培祖父和外祖父是沈树镛的姐夫妹夫,黄家与沈家几代是亲上加亲)。黄炎培之子:民主战士黄竞武、水利专家黄万里,著名音乐家黄自(黄炎培堂侄)等黄氏子弟也在此出生。
  
  “五四”时期涌现的新文化运动领袖、著名学者胡适也曾在内史第居住过。胡适原籍皖南绩溪县上庄村,1891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大东门“瑞馨泰”杂货店内(胡氏族人经营)。清嘉庆年间,胡适的高祖在川沙中市街开设“胡万和”茶庄。胡适父亲胡铁花时任浙沪税务总巡。1892年2月胡适出生才两个月,胡铁花奉命调往台湾任职,行前租了“内史第”临街的东厢房,胡适母子在此寄居了整整1年。可以说,这儿是一代文化大师起步的地方。
  
  宋庆龄的父母宋耀如、倪珪贞夫妇,1890年在川沙传教,1893年租用“内史第”沿街的三间屋,在第一进的左侧,设有福音室。除宋蔼龄外,宋庆龄、宋美龄、宋子文等兄妹五人均在此宅院出生,直至1904年宋家迁往虹口。
  
  内史第名人辈出,其蕴含的文化价值是无法估量的,然而,内史第在1988年曾被人为拆毁了一部分,后来修新川路,内史第门面又往后让了5米,还少了一堵门墙。拆毁前,有学者呼吁加以保护,无果。近些年认识到内史第的价值,地方上又耗费上亿巨资进行“重建”。几经折腾,内史第难以恢复旧观了。
  修复后的内史第,楼下楼上分别辟为黄炎培故居、宋氏故居、胡适故居和沈树镛藏室等纪念展馆,所以,进入内史第,基本上就是参观这几家故居的陈设和纪念展。倘若一一看完的话,起码要花两三个小时,只有选择性地参观、拍照,但也花了1个多小时。由于一连串地观看多家多人的事迹展,说实话,看得我头有点晕。

4#
发表于 2023-10-9 12:58 TA使用手机在宣城论坛发帖啦※★☆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来自: 中国
前几天去迪士尼,在川沙镇住了两个晚上,车子丢在酒店门口,出门就是地铁二号线,到浦东到外滩
5#
 楼主| 发表于 2023-10-9 13:02 TA使用手机在宣城论坛发帖啦※★☆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来自: 上海
中市街









6#
 楼主| 发表于 2023-10-9 13:09 TA使用手机在宣城论坛发帖啦※★☆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来自: 上海





7#
 楼主| 发表于 2023-10-9 13:11 TA使用手机在宣城论坛发帖啦※★☆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来自: 上海
  五

  从内史第后院拐出来,迎面是新川路,按地图所示,穿过新川路向东走不多远就是“古城墙公园”。这里存有一段古城墙,与里人乔镗有关。乔镗时为太学生。明嘉靖年间,倭寇内犯,乔镗和盛际时、潘元孝三位太学生,为防倭患,首倡开挖深濠御倭;继而组训乡兵,配合官军作战;再议修筑城墙抗敌。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周修筑了城墙和护城河,于是就有了川沙城。凭借此城墙与护城河,川沙人民击退了倭寇的多次进犯。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朝廷在川沙城里建了一座石牌坊以表彰乔镗功绩。后来清朝在此设川沙厅,成为东南海防的一个要镇。辛亥革命后改称川沙县。
  上世纪80年代,古城墙仅剩70米,且破败不堪。旅居香港的川沙籍人陶伯育出资20万港元进行修缮,重建了魁星阁、岳碑亭。岳碑亭正面刻着一首七绝:“学士高僧醉似泥,玉山颓倒瓮头低。酒杯不是功名具,入手缘何只自迷。”下方落“岳飞草”三字。其背面有今人写的碑记,说碑正面拓刻的是岳飞“诗稿手迹”。
  此事可疑,我从手机里找出8月下旬在成都武侯祠拍的岳飞书写的出师表照片,与这个“手迹”对比,书体风格、笔力和气韵,与出师表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再说南宋岳飞的这首诗及其“手迹”如何辗转到明代李攀龙手上,也未经考证。
  魁星阁旁,现在还安置了一尊炮口向外的古炮,墙下是护城河。
  这段残留的古城墙,历经400多年,成为川沙抗倭历史和世事变迁的最好见证。
  
  六

  古城墙公园大门正对面是新川路与东城壕路交汇处,路口左侧是川沙抚民厅公署旧址。一人高的台基上建有一亭,台基下方嵌有碑文,据介绍,乾隆二十四年(1759),设清军海防同知,驻川沙,在此建公署。嘉庆十年(1805)设川沙抚民厅,在此设厅公署厅。辛亥革命后改厅为县,置川沙县公署。解放后这里一度为度川沙看守所,于90年代拆除。今在旧址上立牌纪念。
  
  沿着东城壕路,向北走不远,就到了中市街东边出入口。已是中午12点了,遂进入一家馄饨铺,吃了一碗大馄饨,鲜香可口。查看川沙游览图,城隍庙、天恩堂在西市街。这两个景点本不想去的,但想到倪韫山、宋耀如翁婿一百多年前曾在川沙一带做过基督教传道工作,宋家几代都是基督徒,川沙这个“天恩堂”是基督教堂,与宋氏家族是否有联系呢,于是就前往看一看。
  找到位于三灶浜路134号的天恩堂,建筑主体为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和民房无二样。两侧各建一房向西伸出,前方建了拱门,门头尖拱上竖十字架。四周空无一人。不细看,无法将这幢建筑与教堂联系起来,与在场署街巷里那个“天主堂”外部造型差异很大,我都怀疑这里是不是天恩堂旧址。查到川沙天恩堂始建于1932年,由美国北长老会捐款建成,显然它与宋氏家族没什么关联。
  返回时来到城隍庙门口,牌子上有介绍,说此庙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清嘉庆十年(1805)重建。里面范围不大,有财神殿、城隍殿,时有游人和香客出入。在里面张望了一下就出来了。
  
  转到北市街向南走到街口,先前关着门的“戏曲展示中心”和“川沙营造馆”都开了门。时间尚早,才下午1点多钟,于是顺便进去看看。
  戏曲艺术展示中心,大门是仿古门楼,上镌有“戏韵流芳”四个大字。进门右边是个长方院子,正前方有个戏台,左边一排是沪剧和越剧艺术展示厅(馆)。馆内展示了一些戏曲道具,图文介绍了沪剧的起源与发展,原来川沙是沪剧东乡调的发源地。
  
  川沙营造馆,原是“丁家花园”,主人姓丁,建于1935年。属新式石库门建筑,中西合璧风格。解放后为第一届人民政府驻地。现更名为“川沙营造馆”,用作近代上海营造业宗师杨斯盛事迹的纪念馆。展示他一百多年前由一个木工逆袭为近代上海营造界的权威和领袖,故事很励志。
  因为戏曲馆和营造馆都不是特别想关注了解的地方,走马观花地绕了一周就出来了。看时间是下午2点多,虽说时间还早,但老街之外的川沙城,是近几十年疯狂扩建发展起来的,各地的城市开发扩建,动辄大拆大建;造景,不是抄作业就是闭门造车,看来看去,看与不看,都没什么不同。于是决定前往地铁站乘2号线返程。
8#
 楼主| 发表于 2023-10-9 13:21 TA使用手机在宣城论坛发帖啦※★☆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来自: 上海
中市街36号、38号,宋庆龄外祖父倪韫山故居







电视
https://job.0563fz.com/

QQ| 宣城论坛 ( ICP证:皖B2-20100091-1 ) |电话:0563-2622566 广告投放:0563-2627497|皖公备3418003000|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5-8-6 19:56

违法举报 宣城论坛 宣城论坛 宣城论坛 宣城论坛
营业执照&经营证照|举报电话:0563-2627498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渠道:177 0563 3664 渠道二:173 5638 2509
邮箱:1037326648#qq.com(#替换为@)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