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2
- 金豆
- 金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精华
- 听众
- 收听
|
翠花来我们村时,大家对这个看身材像儿童,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女孩是充满了好奇和同情的。王妈解释,翠花老家是贵州的,因家里孩子多,且她幼时又生了一场大病,能活下来,也算老天保佑,落下了腿疾。小小年纪就在外漂泊,养活自己,端过盘子,捡过瓶子,睡过桥洞,爬过火车,因智力还可以,又是有家的人,救助站也是遣返了几次,不收留。机缘巧合,跟了一个所谓的“大哥”从河南漂来了我们这个小城市。
王妈虽有60多,在城里一个大酒店后厨做配菜,手脚麻利,为人爽朗利索,性格也是大气豪爽,对这个洗碗的小个子丫头也是格外照顾。得知她的薪酬只是服务员的一半,还一瘸一拐的搬着一筐一筐的餐具穿梭在前厅与后厨之间,常常搞得浑身是伤,还被扣罚工资,为她与经理争吵过几次。翠花感受到被人维护后,像个小鸡追着妈妈一样,总是形影不离的跟着王妈。只是造化弄人,王妈的老伴生病了,医生说晚期,治不了,王妈决定辞职照顾老伴了。
王妈回村不到一个星期,就看到翠花打车哭兮兮的找来了,“干不下去了,真干不下去了,这个月钱赔光了”。王妈替她擦擦眼泪,“干不下去,就不干了,在我这先住下”。
王妈和她的子女陪着老伴往返各大城市的医院寻找希望,家里留下了翠花一人,翠花也没有闲着,小小的身影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菜园里的菜也被她照顾的绿油油的,时常打电话给王妈追问情况,时常把菜用三轮车推到小镇的集市上摆卖,卖不完的就送给村里的留守老人,村里对这个丫头也是称赞有加。翠花也融入了村里的生活,两个月下来,也能与大家东家长西家短,好像这个村的一份子。
村西头的张婶子是个热心肠的人,时常跑来菜园地找翠花聊天,问王叔病情,问今天卖菜挣了多少,问翠花多大了,想不想家。翠花也不闲着,一边擦着额头的汗珠,一边笑着回应,“张婶子,我不想家,我想等王妈回来,我再在城里找一个包吃包住的活养活自己”。几次下来,张婶子看着这个勤快的丫头,满意的笑着“我给你介绍一门亲事,这样你就能留在我们这了”。
第二天,翠花在去镇上的上坡路就见到了跟他一样一瘸一拐的一个瘦瘪的男人帮忙在后面推着她的三轮车。卖菜的时候站在翠花旁边也不说话,就是帮忙拿袋子,帮忙装菜,回去时,帮忙推车,把翠花送到王妈家,他也没有说话,大热天的水都没有喝一口,自顾自的回去了。翠花只知道他叫黄翔,是张婶子的外侄子,隔壁村的,从小也因发烧落下了病根,至今未娶。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接连几天,翠花的小摊子旁边就站着这么一个人,从一开始的不发一语,到后来的咧着嘴笑,还是帮着拿袋子,装菜,摆摊,收摊。
直到天气热了,菜园里没有菜可卖了,翠花去村里的强叔家西瓜地里摘西瓜,又推着三轮车去附近的各个村里叫卖着,黄翔也是一直在旁边有一搭没一搭的帮忙推车。天气太热了,热得人都喘不过气来,黄翔让翠花别卖了,翠花不同意,说来王妈家不能给王妈添麻烦,俩人路上争了几句,闹了别扭,黄翔一气之下就回去吹空调,只留翠花一人艰难的推车三轮车叫卖着。
王妈带着只有一口气的王叔回村了,回村的第三天,王妈家就搭起来了灵棚,乐队也随之吹凑了起来。翠花在王妈家人都是精疲力尽没法理智张罗时,去村里找来了老村长,又挨个的通知了王叔的弟弟妹妹,王妈的哥哥嫂嫂,家里吊唁的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王妈的一双儿女也因常年在外求学,工作,对村里的习俗一概不知,此时他们像个机器人一样任人穿着孝服,戴着孝帽,抱着自己的孩子一言不发的吧嗒着眼泪。王妈看见自己的亲人就嚎啕大哭,哭的撕心裂肺,披头散发,炎热的天,还哭的一身馊臭味。翠花就在旁边不停的拿着冰毛巾擦拭着,不停的给王妈梳着头发,不停的端着菊花茶喂着王妈,不停的安慰着,絮叨着。
王叔入土为安后,王妈的一双儿女即将回大城市工作了。临走时,他们拜托翠花能留下来陪伴一下王妈,翠花说:“我反正也跟家人没有联系了,王妈收留了我,也算我半个妈,她不嫌弃我,我就好好陪着她,等她好一些了,我再去城里找工作。也请大哥大姐们放心,有空时常回来看看王妈”。翠花把家里的鸡蛋捡捡,鸡也宰杀了,洗干净,菜园的菜摘摘收收,还装上晒干的一些菜给王妈的儿女车子后备箱都塞满了。王妈的女儿走时拿出了一个新手机给了翠花,教翠花微信、支付宝还有抖音,小红书等等一系列功能,翠花说不要,因为她不识字,怕不会用,王妈的女儿说,手机都是有语音识别,方便的很,再说了,他们也想通过翠花能时常跟王妈视频,因为王妈的手机经常静音或者根本不知道放哪了,就想着翠花跟王妈在一起,能找到自己的妈妈,也放心一些。翠花拿出自己卖菜卖瓜挣的一千多块钱给王妈的女儿,王妈的女儿坚决没有收。
翠花很聪明,尽管不识字,她也能很快的拍拍视频,发发朋友圈。刷着小视频,带着王妈一起学跳舞,王妈也在翠花的陪伴下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爽朗。张婶子又时常来王妈家串门了。张婶子跟王妈说帮翠花相中了一个人家,两个人还交往了,闹了一些小别扭,让王妈劝劝,王妈说这个我做不了主,又不是我亲闺女。
张婶子走后,王妈说:“黄翔那孩子我知道的,他跟你不一样,虽然他家条件可以,父母也都是体面人,但这孩子脾气不好处,不是腿残疾的事情,脾气上来,喜欢在家里摔碗砸盆的,还动手掐过自己亲妈的,这样的人,你自己想清楚”。
王妈心情和身体恢复的差不多后,坚持要回城里打工,她想着老伴走了,孩子们在大城市也不容易,自己身子骨硬朗,挣两个还能给孙子孙女买买礼物,不惹人嫌。翠花见此,也不好再待在王妈家,随着王妈一起来城里了。王妈手脚麻利,人也利索,后厨的工作好找,可是翠花就不一样了,哪家都不要她,尽管王妈也跟着说了很多好话,酒店的经理说:“我们不是慈善机构,她走路都走不利索,又那么矮,不知道的以为我们欺负残疾弱小”。
翠花在王妈的宿舍里哭了几天,跟王妈说:“我想嫁给那个黄翔,我想留在村里,我不想去其他地方了,别人都嫌弃我,村里人不会,我种种菜,搞点小钱,我也开心的”。王妈叹了叹气,也是无奈的表示,真想好了,她去牵线搭桥。
张婶子这下高兴坏了,见人就说侄子黄翔要娶媳妇了。黄翔家里也大气,短时间内给翠花配齐了三金,还给王妈送去了重礼,选了一个黄道吉日,翠花就正式的嫁给了黄翔。结婚的那天,是从王妈家出嫁的,王妈的一双儿女也赶回来送了祝福,原本王妈提议让翠花联系家里,让自己的父母亲也赶过来,翠花坚决不同意,说自己跟父母早就没有联系了,说不定他们也早就没了。王妈也像个娘家妈配齐了被褥,铺面和一些家私,也凑齐了慢慢一小货车。翠花把之前攒的钱全都给了王妈,坚决让王妈收着,说万一自己在婆家受了委屈,想有个去处,王妈不要嫌弃她。王妈也没有再推辞,收下了她仅存的几千块钱。
鞭炮齐鸣,欢声笑语,翠花的婆婆公公嘴巴列出了一朵花来,自己那残疾儿子,在30岁这年终于讨到老婆了!一对新人也在亲朋的酒杯换盏下完成了礼节。
婚礼的第三天,翠花就出现在了黄翔家的菜园地里,而黄翔依旧在家玩着手机,吹着空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