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

宣城论坛

 找回密码
 邀请注册
查看: 267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 代友转发:魂牵梦绕赵家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10-19 0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芜湖来自: 安徽芜湖
      七十年前那场雪  
              魂牵梦绕赵家祠
                  翟连发
         前不久,我的一位小学五年级同学的微信帖子,引出一幅幅画面,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它就是让我魂牵梦绕的赵家祠堂,一座建于九百多年前的古老建筑。
         他在帖子说:“我又回到孩童时代,清楚记得那个冬天,天上飞着雪花,我俩放学路过赵家祠堂,里面正在斗地主。有人跪着,有人站在水缸里,冻的瑟瑟发抖。有几个青年农民还拳打脚踢跪着的地主。我们看了从头凉到脚。……
        唉!一晃都80好几了,老同学,多保重啊!”
        他的帖子把我拉回到70多年前的那个冬天。雪,越下越大,路上看不到行人,到宋家村时,本该分手,他非要送我回家。我不放心他一人走这段山路,就又送他。大地早已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只有十二、三岁的我俩,顶着鹅毛大雪,来回跑了两趟。天色不早了,我俩只好在一个小山岗上分开,三步两回头,直到看不到对方,才快步跑回家了。
        我的这位同学, 名叫王镇亚,个头不高,是个乐天派。他大学毕业时,因为成绩很好,被选中去参加核武研究。恰恰是个子矮,被退了回来。和他同去的几位同学,因为早期的核武研究,安全防护措施不健全,先后都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被退回之后, 他被分配到北京市水泥机械总厂。后来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还被聘为北京市专家顾问团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看到他的帖子后,往事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展现在我眼前。
        记得1947年,我虚10岁了,在一个名山东的小山村帮人放牛。解放后,我两位当新四军的舅舅,分别转业到上海和广德工作,他们帮我实现了求学梦。我背上妈妈用旧衣服缝制的书包,到白云小学插班上了四年级。
        1950年的下半年,白云小学的五、六年级并到离我们家十多里的井刘小学,要读,必须寄宿。我又失学了。
        开学一个多月,家住白水塘,在井刘小学任教的彭荣怀老师,多次来我家,动员我去上学。母亲去广德城区找我小舅借了一点钱,横下一条心:读。又让我跟着彭老师,和附近村庄几位同学一道,上了井刘小学的五年级。
        我们寄宿在学校,上学时挑上够吃一星期的米,用毛竹筒子装满咸菜,七八个同学睡在一个用土坯撑起的大统铺上,倒也其乐融融。
        正如王镇亚所说,我们上学,来回都要经过这座当地人叫它王山庙的赵家祠堂。
        出于好奇,天气晴好时,我们都要进去看个仔细。
        建于南宋淳佑年间(1242—1252)的赵家祠堂,相传是北宋赵匡胤的后裔建的,故在当时是远近闻名。
        它坐北朝南,古朴庄严,徽式建筑,粉墙黛瓦,三间五进,雕梁画栋。
        檐挂圆形瓦头及三角瓦当,共设五个大厅。
        进外廊到内厅大门的两侧,有一对大石鼓,四壁悬挂名人名流题写的匾额,墙壁下嵌刻着高大的建祠碑记。
        第二厅有八块大石碑,雕刻着名人题写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大字。
        第三、第四厅,也悬挂名人名流匾额。
        第五厅供奉神灵牌位和文天祥题赠的“三凤齐鸣”的匾额。
        当时祠堂结构、碑记、匾额、陈设等基本完好。
        “土改”以后,我们路过这里进去参观时,里面住着几戶农民,所有文物古迹,已不见踪影。
        “文革”后期,我去当地采访,再次来看看这座古代建筑,然而,展现在我面前的,只是一堆残垣了,让人唏嘘。
        其实,在我的家乡,在皖东南地区,甚至在全中国,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历经多次政治运动,尤其是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被摧毁的祠堂、庙宇等古建筑,何止一座赵家祠堂!这真是中华文明的莫大悲哀!
      2 025年9月12日于
           宣城市鳌峰新村
2#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3 09: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芜湖来自: 安徽芜湖
必须顶!
电视
https://job.0563fz.com/

QQ| 宣城论坛 ( ICP证:皖B2-20100091-1 ) |电话:0563-2622566 广告投放:0563-2627497|皖公备3418003000|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5-11-26 18:26

违法举报 宣城论坛 宣城论坛 宣城论坛 宣城论坛
营业执照&经营证照|举报电话:0563-2627498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渠道:177 0563 3664 渠道二:173 5638 2509
邮箱:1037326648#qq.com(#替换为@)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