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论坛

 找回密码
 邀请注册
查看: 1501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 泾县素有“汉家旧县,江左名区”之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9-22 15:5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宣城来自: 安徽宣城
汉家旧县

文︱渔村


泾县文化底蕴深厚,早在5000年前就有先民生息繁衍。这话不是乱说,是有根据的,在泾县蓝山岭脚下就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并有人立牌为证。

泾县建制于秦,史称“先秦所建,汉则因之”。泾县素有“汉家旧县,江左名区”之称。

也就是说泾县有文字记载的社会活动大概从秦代开始。我们今天不说文字,文字往往并非完全真实。我们说实物,实物反映的历史比文字更可靠。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泾县县域区划多次变动,设过州,分设过县,多地建过县城。

汉代安吴县,唐代南阳县、猷州都在今天泾县区域内。安吴、桃花潭、赏溪,曾经都是县城,章渡还是猷州所在地,是泾县上一级行政管理机构。

我们今天生活的泾县城元代开始建立,从此再无变动。

泾县虽说有着悠久的文化,但从考古的角度讲,如今可以触摸到的历史,最古老只能上溯到汉代了。

汉代距今约两千年,地面上人类建筑恐怕没有什么能存留这么长时间,因为中国人向来有破旧立新的勇气,拆旧建新的光荣传统一直被发扬光大着。即使侥幸能逃过人为毁坏,也躲不过漫长岁月的侵蚀,毕竟汉代离我们太遥远了。

地上找不到历史的痕迹,好在还有地下。《中庸》有云:“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这是祖先定下的规矩,厚葬是孝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祖先的厚葬是为了孝,不是为了留给现在人看的。但祖先的这种行为却无意间积下了功德,祖先将他们的生活埋于地下,使历史得以留存,让今天的我们有了翻看过去,与历史对话的机会。

汉代安吴县,县城在今天蓝山岭脚下,黄村镇安吴村。

今天的安吴村,在汉代,作为县城,当是较其它乡村富庶繁华的。在距安吴村不远处的雷塘村发现的大量汉墓,便是很好的佐证。

从地形看,安吴村周边是大片平原,只有到了雷塘村才近山。可见,雷塘村当时应是安吴县的风水宝地。

现在雷塘村汉墓群作为文物,政府已经加以保护了。但在早些年,村民终日为温饱忙碌时,文物是一文不值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吃饭都成问题,哪里还谈什么精神。文物,那是吃饱喝足之后才有的消遣。

当年雷塘村民开荒种地,挖到过不少汉墓。村民是不会管你什么年代的,只是挖到了老坟。

老坟里的东西是不能要的,晦气,有毒。一般陶罐、壶、碗之类随手就敲碎了。墓砖虽说晦气,但好歹有用,丢了可惜,就捡回去。捡回去也不敢大用,最多砌个院墙、码个猪圈、垒个篱笆什么的。

前些年在雷塘村行走,你只要留心,随处可以看到刻有各种花纹图案的汉砖散落在村里,日晒雨淋,任人踩踏。

这些从古老墓穴里走出汉砖,用一种神秘符号,向今人传递祖先的信息。可惜当时没人识得它,即使识得,也没人能顾得上它。

当然,今天你再去雷塘村是看不到这些了。假如你家还有几块汉砖,还敢砌在院墙上,除非你不睡觉,只要你敢眨眼,你家院墙肯定会让人给拆了。

2#
 楼主| 发表于 2022-9-22 15:5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宣城来自: 安徽宣城
前些年在雷塘村行走,你只要留心,随处可以看到刻有各种花纹图案的汉砖散落在村里,日晒雨淋,任人踩踏。

3333.jpg (453.87 KB, 下载次数: 58)

3333.jpg

222.jpg (295.79 KB, 下载次数: 64)

222.jpg

111.jpg (589.96 KB, 下载次数: 68)

111.jpg
3#
发表于 2022-9-22 18:35 TA使用手机在宣城论坛发帖啦※★☆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淮南来自: 安徽淮南
后汉有汉隐帝的子孙逃难避于茂林!
4#
发表于 2022-9-23 20:2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合肥来自: 安徽合肥
泾县是个好地方。
5#
发表于 2022-9-24 11: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宣城来自: 安徽宣城
小小泾县城,大大茂林村,我与泾县茂林有渊源
电视
https://job.0563fz.com/

QQ| 宣城论坛 ( ICP证:皖B2-20100091-1 ) |电话:0563-2622566 广告投放:0563-2627497|皖公备3418003000|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5-8-2 21:44

违法举报 宣城论坛 宣城论坛 宣城论坛 宣城论坛
营业执照&经营证照|举报电话:0563-2627498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渠道:177 0563 3664 渠道二:173 5638 2509
邮箱:1037326648#qq.com(#替换为@)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