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566
- 金豆
- 金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精华
- 听众
- 收听
|
周君南生于1892年,字嚴盦,一字淑楷。幼随叔祖宦游苏杭,中学时就读于上海中国公学,得识革命先驱黄兴,成为其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优秀,他考取了北京大学法学经济系,与后来成为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的吴宓先生成为同窗好友。
大学期间,周曾以《本校图书馆改良刍议》为题致函《北京大学日刊》(1918年3月23日-28日,3月30日,4月9日),讨论了图书馆的开放时间、阅览规则、硬件设施等问题。他从应对学生施以“自动主义”教育入手,认为改良图书馆正是解决蔡校长提出的防止学生沾染赌博恶习的方法。之所以学生会有赌博恶习,是因为“校课过宽,无事可为而为此者,实占大半”。如果一面减少课堂讲授时间,令学生自习,各班主课每月作一文,详列参考之书,记作平时成绩;另一面尽力改良图书馆,诱发学生研究精神,已有专注赌博的念头“自可潜消感化自然,固非徒具形式之责罚可比”。由此,图书馆的改良,实际上 便是“不仅关乎智育已也”。
民国十七(1928)年,应安徽省主席刘振华之邀回国,先后担任安徽怀宁、合肥县长,驻赣绥靖公署秘书等职。民国二十一(1932)年初,安徽省政府试行首席县长制,领辖宣城、郎溪、广德、宁国、旌德、绩溪7县。11月,取消首席县长制,改设安徽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署治宣城),周任督察专员兼任宣城县长。在此期间,周君南对当地的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一是重修太白楼。太白楼又名太白独坐楼,位于宣城北敬亭山南腰处。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安徽宣城,写下千古名篇《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后人在此处建“拥翠亭(又称太白亭)”,并立碑记事。其周围后来建了不少阁宇,历代题咏碑刻甚多。清代将此亭改建成太白楼,楼下为道士寓居。1931年秋因山洪暴发而倾倒。周君南任安徽省第九区督察专员周君南后,于1933年拨款重修,可惜不久之后抗日战争爆发,此楼于1937年毁于战火。
二是兴建第九区图书馆。今鳌峰公园内原有一楼名南楼,嘉靖三十六年(1557)宁国知府朱大器建,初名文昌阁。阁当府学的巽方(东南),祀文昌之神。崇祯中,知府徐大仪重修,后倾圮。康熙十五年(1676),知府庄泰泓、通判常君恩重建。康熙二十年(1681),知府王国柱、通判陈芳猷、知县袁朝选又捐募重修。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知府佟赋伟在原有二层楼阁的基础上增高一层,建为一座歇山顶三层楼阁,名之为南楼,与府治内北楼相对应。民国二十 (1931) 年,周君南将其辟为安徽省第九区图书馆,分藏书、阅览两部,存书近万册。可惜此楼于抗日战争时期被毁。
三是修建广德机杨。广德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锁三吴,襟两浙”,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早在1932年冬,在东乡十里沟北边征地400亩建成一机场,但太过狭小,决定另行兴建。周君南奉命选址,确定在县城北郊邓家村东北重建。县长周崇颐下令派工,1934年6月开工,12月26日机场建成。共用工15万个,总面积1200亩。此机场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重修凤凰桥。宣城市凤凰桥横卧在宛水河上,始建于隋朝开皇年间,取名凤凰桥它承载过李白飘逸的身影,韩愈厚重的足迹,白居易朴实的哦吟。此后还有杜牧、梅尧臣、沈括、文天祥,都曾在此桥上留连。清末民初,因年久失修,凤凰桥坍塌。民国二十二(1933)年,周君南赴宣时重修此桥。以红松木架梁并铺设桥面,两侧置木栏杆,两端设木牌坊,上书“南惠桥”三个大字,并署上周君南之题款。可惜未满五年,抗战爆发,日寇入侵宣城,凤凰桥又毁于战火。
五是协建宣城农场。黄兴夫人徐宗汉是德高望重的辛亥元老,她不仅致力反清革命,还十分热心慈善事业,创办了民国第一所贫儿教养院南京贫儿教养院。为了促使贫儿教养院进一步发展,徐宗汉于1932年通过周君南的斡旋协助,在安徽宣城北乡茆市办起了一个大农场,专供院生从事农林牧副渔专业的实习场地。又经周君南的介绍,聘请了当地名医章祥斋(中国红十字会会员)先生为院董、委派院教导主任蔡乾九当其助手,共同操持农场场务。
民国二十四(1935)年,周君南解职回湘后,被选为湖南省参议。他与人在煤炭坝开办煤矿,获利颇丰。解放前夕,程潜等人暗中商议和平起义时被特务跟踪,后于寿星街周宅中秘密商议有关事宜。最终,104名长沙各界军政要员、社会贤达签字通电全国,宣布长沙和平起义,周亦成为其中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