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4630金豆 金豆在线时间 小时最后登录1970-1-1精华听众收听 
 | 
29#
 
 发表于 2023-2-9 11:1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安徽宣城 来自: 安徽宣城 
| 最近几年,涌现出大量描述机械化严重危害的惊恐文学,其中大部分作品都遵循库尔特·冯内古特1952年写的小说《自动钢琴》
 (Player Piano)中创建的概念来写。这些作品警告我们,随着各种人
 力劳动被淘汰,社会必然会分裂成两个阶级:一个是富裕精英阶级,
 另一个则是憔悴忧郁的前工人阶级。前者设计并拥有机器人,后者则
 整日在打台球和喝啤酒中浑浑噩噩地度过,除此之外,他们已经没有
 别的什么事情可以做了(中产阶级则一分为二,要么跻身精英阶级,
 要么跌至前工人阶级)。很显然,这些作品一是完全忽略了真实劳动
 中照料性的一面,二是假设了永恒不变的产权关系,三是认为人类
 (起码有些人,比如那些不是科幻作家的人)是如此彻底地缺乏想象
 力,他们哪怕有无穷无尽的闲暇时间,也想不出任何特别有趣的事来
 做。[3]通过20世纪60年代的反主流文化运动,我们可以看到前述第二
 点和第三点假设并不怎么站得住脚(至于第一点则没怎么受到挑
 战)。许多60年代的革命者呼喊着这样的口号:“让机器去做所有的工
 作吧!”而这些口号则导致新一轮更为猛烈的宣扬“工作即价值”的道德
 说教(这种道德说教我们在本书第六章中已经提到过)。与此同时,
 反击者表示,工作还可以作为出口物,向那些劳动力足够便宜(因此
 还无须用机械代替人工)的贫穷国家提供许多工厂工作岗位。正是在
 这些对反主流文化运动的反击之后,也就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第
 一波管理主义封建制度浪潮兴起,而各行各业各岗位的极度狗屁化也
 开始强势登场。
 人类都机器的恐怖从20年代到现在一直存在,认为机器换人后,人越来越无事可干,富人们越来越轻松,特别是90年代电脑出现后,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幻觉,觉得有了电脑,大部分人都会失业。  可是现在呢,大部分人都累成了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