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0854
- 金豆
- 金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精华
- 听众
- 收听
|
春蚕34 发表于 2024-07-29 09:07
你去了解一下,八九十岁的农村老人,有多少人有积蓄,而且有慢性病,常年吃药也要花钱。
房子,他俩只回迁八十平方,自己住着。
我们不讨论挣多少钱的事,就事论事,象他家这种情况,目前来说在全国都普遍,
爷爷爸爸二代人供孙子在城里买房结婚,清空所有积蓄还欠了债务,老年人仅仅只够温饱
我说一下我们村的状况,距离市区20余公里,交通一般,总共30余户,在籍人口约150人(剔除迁移出的人口),大多数进城上班、做买卖、做工,实际久居(年居住超过15天)的不超过10人,55岁~65岁四五个,主要是体力尚可,承包大面积农田或鱼塘搞种植或养殖业,65岁以上三四个,都是子女在城里,自己不愿意进城,在家搞点小菜地养老,属于居住和生活不差的留守老人。
再说说进城人员的结构:
1.读书就业的,学校毕业就出来了,基本属于城市里中间收入人员。
2.早年创业做买卖的,有堂亲整个家族在批发市场一直是全市行业老大,另一个宗家堂哥是某品牌家电市总代,带动几个兄弟家庭在产业里面,还有一个宗家堂哥打小学瓦工,后期在上海成了包工头,这都是混的风生水起的,还有几个做小买卖的发小。
3.工匠,木匠、瓦匠、油漆匠,一天几百块,稳定性差些,收入谈不上高,日子不愁过。
4.纯粹打工,早年就在湖州无锡这些地方打工,经常是夫妻档,夫妻俩挣钱在城里买房,爷爷奶奶帮着城里陪读,感情上缺失很多,但夫妻俩工资一两万,家庭生活不成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