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894
- 金豆
- 金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精华
- 听众
- 收听
|
2#

楼主 |
发表于 2025-8-25 17: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宣城来自: 安徽宣城
《谢眺赋》释义:
“玄晖挺秀”:玄晖是谢朓的字,“挺秀” 赞其才华出众。陈郡谢氏是魏晋南北朝顶级士族(“簪缨” 代指世家),谢朓出身此家族,自带文化基因(“遗芳”)。
“乱世怀冰檗”:南齐政权更迭频繁(“乱世”),谢朓心怀清苦(“冰檗” 喻操守坚贞),在高位时收敛锋芒(“敛锋铓”)。
“竟陵八友”:南齐竟陵王萧子良设西邸,招揽文人,谢朓与沈约、王融等并称 “竟陵八友”,开创 “永明体” 诗歌(讲究声律),故言 “齐室文风始耀芒”。
“随王荆府”:谢朓曾为随王萧子隆幕僚,因文才受赏识(“青眼优渥”),却遭长史王秀之嫉妒,被密奏调离荆州返回京城(“帝乡”),暗示其早期仕途的波折。
中段一:宣城治绩与诗心寄怀
原文:当其时也,敬亭叠嶂,迎画鹢以凌波;宛溪澄练,映高斋而涵光。公乃披褐怀瑜,振衣岗峦,“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赋贫民田,见仓庾盈新黍;祷雨敏祠,感畎亩沐甘棠。朝登陵阳之峤,观 “余霞散绮” 铺天末;暮泊楚江之渚,望 “澄江如练” 接潇湘。笔下烟岚,非惟模山范水,更融孤抱;篇中云树,不独绘影绘声,犹寄清狂。“天际识归舟”,客愁逐浪摇残照;“云中辨江树”,宦思萦烟锁晚冈。临流赋句,觉 “圆美流转如弹丸”;对月行吟,悟宫商谐畅若鸣珰。
释义:
“敬亭叠嶂,宛溪澄练”:敬亭山、宛溪(水阳江支流)是宣城标志性山水,“画鹢” 指游船,“澄练” 以白绢喻清澈江水,谢朓在宣城建 “高斋”(后为谢朓楼),山水与文房相映(“涵光”)。
“披褐怀瑜”:穿粗衣而怀美玉,喻谢朓虽外放却心怀才华。“赋贫民田”“祷雨敏祠” 记其政绩:将官田分给贫民,在敏应庙祈雨解旱,“甘棠” 用召公治政典故,赞其惠民。
诗句化用:“余霞散绮,澄江如练” 出自《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以彩霞、江练喻自然之美;“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出自《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写江景中暗藏思乡与宦游之愁(“客愁”“宦思”)。
诗风特质:“圆美流转如弹丸” 引《南史》评其诗风 —— 声律和谐、流畅如弹丸;“宫商谐畅若鸣珰” 指其践行 “永明体” 声律(宫商为音律代称),诗句如玉佩叮当悦耳。
中段二:政治风波与悲剧结局
原文:又闻岳丈敬则,为齐武心膂,竟遭萧鸾猜防。敬则惶怖,遣子密商于密室;公惧株连,沥胆驰章于紫墀。此虽保身之术,亦见乱世之苍黄。后逢江祏谋立遥光,公感明帝恩深,拒逆谋而泄其状,竟遭罗织,被诬反迹,终陷圜扉,英年殒命,千古令人嗟伤。
释义:
“岳丈敬则”:谢朓岳父王敬则是齐武帝重臣,齐明帝萧鸾篡位后猜忌旧臣,王敬则惶恐,派儿子与谢朓密商自保,谢朓怕牵连自己,向朝廷告密(“沥胆驰章于紫墀”,紫墀指皇宫)。
“江祏谋立遥光”:明帝死后,江祏等谋立萧遥光,谢朓因受明帝恩遇拒绝参与,并揭发阴谋,却遭政敌反诬谋反,终被下狱(“圜扉”),36 岁遇害,“苍黄”“嗟伤” 叹乱世文人的无奈与悲剧。
中段三:文学影响与文脉传承
原文:若夫高斋寄兴,非独幽栖之遁世;诗笔裁云,实启盛唐之津梁。沈约称其 “调与金石谐”,钟嵘叹为 “后进士子嗟慕”。太白七过宣城,登楼长咏:“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子美频披诗卷,抚轴低吟:“谢朓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至若梅圣俞临溪觅句,石涛师对岳泼墨,皆承公之清韵,续宣之文光。楼毁而复构,名存而迹彰,虽历兵燹劫火,而 “澄江如练” 之句,终与敬亭并峙,同阳江俱长。
释义:
“启盛唐之津梁”:谢朓的山水诗与声律实践为唐诗奠基(“津梁” 喻桥梁)。沈约(“永明体” 核心人物)赞其诗 “音调如金石和谐”,钟嵘《诗品》称后世文人皆仰慕其诗。
后世追慕:李白七游宣城,在谢朓楼写下 “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赞其诗风清新;杜甫称 “谢朓每篇堪讽诵”,视其诗为典范。宋代梅尧臣(“梅圣俞”)、清代石涛(画家)沿其山水题材创作,延续宣城文脉。
文化符号:谢朓楼虽屡毁屡建(“楼毁而复构”),但其诗句与敬亭山、水阳江共存(“并峙”“俱长”),成为宣城文化的精神地标。
尾声:诗风总结与精神遗产
原文:盖公之诗也,如春风拂柳,清而不浮;若秋月涵江,丽而不佻。于永明体中开新境,在山水篇里寄孤标。仕隐之两难,融于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情景之交融,见于 “云沉西岫,迢迢落景”。今瞻谢楼,犹见诗魂绕栋;俯察阳江,似闻吟韵逐波。所谓 “文心托山水,千载有余芳”,信然!
释义:
诗风喻象:以 “春风拂柳”“秋月涵江” 总评其诗 —— 清新不轻薄(“清而不浮”)、清丽不佻巧(“丽而不佻”)。
“永明体新境”:谢朓在 “永明体”(讲究平仄、对仗)基础上,将山水与情感结合,突破玄言诗窠臼(“寄孤标” 喻独特追求)。
核心矛盾与境界:“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出自《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写其 “恋官禄” 与 “慕隐逸” 的两难;“云沉西岫,迢迢落景”(出自《临楚江赋》)以夕阳沉山写情景交融,暗含人生失意。
精神传承:“诗魂绕栋”“吟韵逐波” 将谢朓的文学精神与谢朓楼、水阳江绑定,终以 “文心托山水,千载有余芳” 收束,赞其文脉跨越千年而不息。
赋作主旨与艺术特色
本文以骈赋体(四六对仗、声律和谐)为骨,融史料、诗句、意象于一体,既述谢朓 “山水诗杰” 的文学成就(清新诗风、声律革新),也记其 “乱世文人” 的政治困境(仕隐矛盾、悲剧结局),更凸显其与宣城山水的深度绑定 —— 敬亭山、水阳江因他的诗句增辉,他的精神也借山水与文脉永久流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