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046
- 金豆
- 金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精华
- 听众
- 收听
|
热点问题:
今天的话题就是中国银行外汇业务的相关政策,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相关情况。 中国银行宣城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王道权:中国银行是中国全球化与综合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在境内及境外64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机构,其中香港、澳门分行担任当地发钞行。其拥有完善的全球服务网络,以商业银行业务为主体,涵盖多个领域,能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当前正聚焦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风险等,着力做好五篇金融大文章,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依托全球网络与国际业务经验,中行推出“出国金融服务”,为有跨境需求的人群提供一站式服务,可办理18种外币跨境汇款、23种外币现钞兑换、存款证明、海外留学见证开户等多种个人跨境业务。中国银行宣城分行的16家营业网点,均全面提供常见币种外币兑换服务,同时可办理出国留学相关业务及专业的外汇咨询,为有外汇业务需求客户带来便捷与支持。
热点问题
什么是个人结售汇业务?“个人”的范围是指哪些人?目前个人结售汇的便利化额度是多少?
中国银行宣城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王道权:首先个人结售汇业务应具有真实、合法的交易背景。“个人结售汇业务”,是指银行直接面向个人客户提供的人民币与外币间的兑换服务,在交易当日完成清算(即T+0即期结售汇)。其中,“个人结汇业务”是指银行按交易日即期牌价买入客户外币,并支付相应人民币的业务;“个人售汇业务”是指银行按交易日即期牌价卖给个人客户外币,并收取相应人民币的业务(“个人售汇业务”从客户角度又称“个人购汇业务”)。
个人指境内个人和境外个人。境内个人是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件(含身份证、临时身份证、有身份证号的户口簿)、军人身份证件、武装警察身份证件的中国公民;
境外个人是指持有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的港澳台同胞,以及持有外国护照、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外国公民(包括无国籍人)。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的个人需同时持有境外永久居留证,按境外个人进行管理。
个人结汇(含境内个人和境外个人)、境内个人购汇实行年度便利化额度管理,目前便利化额度分别为每人每年等值5万美元。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境外个人适用购汇年度便利化额度。如遇调整,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政策为准。
热点问题:
现在跨境支付的诈骗也是比较常见的,这些跨境支付的诈骗手法有哪些呢?
中国银行宣城分行个金部冯丽丽经理:01 外汇兑换诈骗:“特殊渠道”背后的资金陷阱
某日,在英国留学的李某因急需兑换英镑,在留学生群发布求助信息后,一名自称有“特殊渠道”的“高人”主动联系,声称可快速兑换。李某信以为真,按对方要求先转了3500元人民币,却未收到英镑。对方又以“需与同事对接”为由,让李某添加新的联系人。在该“同事”的话术诱导下,李某先后多次向对方账户转账,累计金额达数十万元,始终未收到英镑,才意识到被骗。
02 冒充公检法诈骗:“涉案”“保释金”是典型幌子
在境外留学的张某接到自称“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其涉及案件,需立即向公安局“投案配合调查”,随后将电话转接至所谓“国内某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对方声称张某牵涉重大跨国洗钱案,还通过视频会议软件告知其“已被美国警方通缉”,要求缴纳“保释金”以避免强制措施。惊慌之下,张某未加核实便向对方转账数十万元,随后对方彻底失联。
03 冒充使馆人员:“资产审核”“保证金”藏骗局
在境外留学的潘某接到自称“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警方在查获的护照中发现了潘某的证件,怀疑其涉及犯罪,需由公安局开具相关证明,随后将电话转至所谓“国内某省市公安机关”。对方在线上提供虚假法律文书,声称“已排除潘某涉案嫌疑”,但要求缴纳数万美元“保证金”,还诱导潘某联系国内家人,谎称“留学国家政府需重新审查资产和存款证明”,让家人向指定账户转账。转账完成后,对方立即与潘某断绝联系。
04 跨境汇款遭遇“屏幕共享”骗局12万港币险失
2025年某月,某银行接到电话:客户李女士称,其通过手机银行提交的12万港币跨境汇款被诈骗,款项已扣除但未到账。经核实,李女士此前因“解决账户问题”被诱骗开启手机屏幕共享功能,导致账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泄露。诈骗分子利用这些信息操控转账,将资金汇至境外账户。
热点问题
这些跨境支付的诈骗也是花样翻新,老百姓应该如何防范呢?请您给大家做一些这方面的安全提醒。
中国银行宣城分行个金部冯丽丽经理:1.警惕“公检法/使馆”诈骗:中国驻外使领馆、国内公检法机关绝不会通过电话、社交软件要求转账、缴纳“保证金”“保释金”,也不会以“涉案”为由索要银行账户信息。接到类似电话,务必挂断后通过使领馆官网、公安机关官方渠道核实,切勿轻信“视频审讯”“伪造文书”等套路。
2.规范留学资金交易:兑换外汇必须通过银行等正规渠道,切勿在社交群中轻信“私人换汇”“特殊渠道”,坚决避开“先转账后兑现”的陷阱。涉及学费缴纳、资产证明等事宜,一定要与学校、留学机构官方人员当面沟通或通过官方渠道确认,绝不向陌生账户转账。
3、守住防骗底线:对宣称“低风险、高收益”的海外投资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轻信“稳赚不赔”的承诺;在办理跨境业务时,及时说明资金用途,对银行的风险提示务必认真对待;面对“杀猪盘”、虚拟绑架等各类诈骗,务必牢记“不轻信、不转账、不透露个人信息”,时刻保持警惕,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热线平台问题在线解答
Q:如果个人年度便利化额度不够怎么办?每人每年只能办理等值5万美元的购汇和结汇吗?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经常项目外汇业务指引(2020年版)>的通知》(汇发〔2020〕14号)有关规定,“个人结汇和境内个人购汇实行年度便利化额度管理,便利化额度分别为每人每年等值5万美元。个人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在银行办理年度便利化额度内的结汇和购汇;境内个人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有交易额的相关购汇用途材料在银行办理不占用年度便利化额度的经常项目购汇”。根据上述规定,境内个人自主选择是否占用本人年度便利化额度,如占用本人每年等值5万美元的年度便利化额度购汇,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即可在银行办理;如不占用本人年度便利化额度,则需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有交易额的相关材料在银行办理。
Q:个人可以携带等值5000美元以上至1万美元(含)的外币现钞出境吗?如何办理呢?
可以。《经常项目外汇业务指引(2020年版)》第89条规定:个人携带外币现钞出境,没有或超过最近一次入境申报外币现钞数据记录的,金额在等值5000美元以上至1万美元(含)的,应向银行申领《携带外汇出境许可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