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

宣城论坛

 找回密码
 邀请注册
查看: 1105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茶余饭后》——(三十)拜年帖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9-1 1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来自: 中国
      小时候,最想往的一件事——过年,一是有好吃的,二是有压岁钱,三是不要干事情挺你玩了、、、,其实,这三样,现在的小孩都没这回事了,一是拿现在比那时候,那时候可怜没吃的,一年里吃三次肉——端午节、八月节、春节,比现在,可以说是天天在过年咯;二是几分几毛钱的压岁钱,只陪我们睡几个小时,初一早晨起来,一摸口袋压岁钱没了,被妈妈拿走了,说要给你们上学报名;三是我们小时干的事,就是干找吃的事,或提篮小卖去,现在小孩都是“龙子龙孙”,哪里还干事、、、、、、
  
      讲过年,有一件事,还是蛮有趣的,就是年三十晚上,吃过了年夜饭,等天完全黑了后,打着纸灯笼,跟着父亲,出去给亲朋好友贺年——送拜年帖子。

      送拜年帖子,是那时候的一习惯风俗,就是在晚上将贺年卡片从人家大门缝里,塞进去,不推门进去。大家都有意的将大门掩着,不关严实,给人家来送拜年帖子。然后,大家都将送来的拜年帖子,贴在堂屋的两边墙壁上,以观某某某、某某某、、、来过贺年了。

      首先,是送家门口的邻里,然后,再送路远一些的,每走到一亲朋好友家门口,就将准备好了的拜年帖子,悄悄滴从门缝隙放进去,这就是那时候过年使用的一种拜年方式,年三十晚上,很多人都这样去送哦,三十晚上路上很黑,都是打着灯笼,用电筒照明的很少,不是不用,而是三十晚上用灯笼照路是一种习俗,灯笼上有姓氏和姓氏门堂字句,如李姓的:李、陇西郡。行人如在路上碰到亲朋好友,就相互祝贺,并互换拜年帖子。

       老年坛友们,这您们没忘吧

        

       一直送到半夜12点左右才回家,回到家里,推开门一看,门口里面的地上被送来了好多拜年帖子,一一捡起,看看有哪些亲朋好友来过了,并将拜年帖子,贴在堂屋的右板壁墙上。                                                                                                                                                                                                                                                       那时候的拜年帖子,很简单的,一小页红纸,用刻好的“恭贺”、“新禧”、“鞠恭”图章,印在上面,再写上拜年人的姓名,一张拜年帖子就做好了。不过你要根据亲朋好友的人数,来算好需要多少份,买几张红纸,

      那时候的拜年帖子和现在使用的贺年卡片,意思一样的,不过,使用的方法不同,现在赶上了科技时代了,可以通过微信等发送贺卡,不需要出门贺年了,都用QQ、微信、抖音、、、等进行拜年了,虽然社会科技进步了,但那时候的送帖拜年情景回味起来还是蛮有趣的。

         

         

         

       这段趣事,“勾起”当时生活,影射社会科技的进步、、、、、、

        

   
2#
发表于 2025-9-1 14:53 TA使用手机在宣城论坛发帖啦※★☆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来自: 中国
比我们偏远农村还是好多了,况且我所指的年代比你还晚一些,平时没有肉吃就算了,像端午节和中秋节也没有,好像穷到没有什么过节的概念,只有过年杀一条猪时才象征性地留一点点肉过年,因为绝大部分肉都卖了,压岁钱就更是没有了,我说的情况到七八十年代以后才有一点点好转,农村真正明显的好转还是到九十年代和二OOO年以后。
3#
 楼主| 发表于 2025-9-1 16: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来自: 中国
火烈鸟 发表于 2025-9-1 14:53
比我们偏远农村还是好多了,况且我所指的年代比你还晚一些,平时没有肉吃就算了,像端午节和中秋节也没有, ...

        你说得确实是,那时候的苦日子终于熬过来了
4#
发表于 2025-9-2 08: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宣城来自: 安徽宣城
行人如在路上碰到亲朋好友,就相互祝贺,并互换拜年帖子。
5#
发表于 2025-9-2 09: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阜阳来自: 安徽阜阳
火烈鸟 发表于 2025-9-1 14:53
比我们偏远农村还是好多了,况且我所指的年代比你还晚一些,平时没有肉吃就算了,像端午节和中秋节也没有, ...

这点我不同意,农村从七十年代末生活条件就开始逐步改善了,那里粮价还算不错,八十年代前期草房翻盖为瓦房,到了九十年代时农业税、统筹、提留等名品繁多的负担集中压来,农民负担达到了顶峰,农民生活水平严重倒退。与此同时城市工商业开始兴起,农民纷纷背井离乡进城打工,打工能挣些生活希望。胡总书记时期全面取消了农业税赋,体现了对农民的关怀。
6#
 楼主| 发表于 2025-9-2 09:4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来自: 中国
江南油菜 发表于 2025-9-2 08:06
行人如在路上碰到亲朋好友,就相互祝贺,并互换拜年帖子。

        这样贺年的方式,很多网友恐怕没经历过,也没听说过。
电视
https://job.0563fz.com/

QQ| 宣城论坛 ( ICP证:皖B2-20100091-1 ) |电话:0563-2622566 广告投放:0563-2627497|皖公备3418003000|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5-10-6 22:43

违法举报 宣城论坛 宣城论坛 宣城论坛 宣城论坛
营业执照&经营证照|举报电话:0563-2627498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渠道:177 0563 3664 渠道二:173 5638 2509
邮箱:1037326648#qq.com(#替换为@)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