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论坛

 找回密码
 邀请注册
查看: 16622|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游松江泗泾老街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9-8 11: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来自: 上海
  近日去了一趟泗泾镇,它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东北部。现在的泗泾镇大街是近几十年扩建的新城,高楼林立,商铺云集。此行的主要目标是泗泾镇上的“老街”。从地铁9号线泗泾站4号口出来,在站台附近扫单车沿泗陈公路向老街方向骑行,在文化路与鼓浪路交汇的大街上有一“泗泾公园”,顺便进去看看,公园面积不大,园内夏木蓊郁,林间有泗泾名人马相伯和史量才的石雕立像,栩栩如生。
  导航显示老街就在公园的南边,但要出大门往右走一截文化路。这截文化路不太长,右侧有一福田净寺门楼,进去转了一会就出来了。
  
  1
  文化路往南走到头就进入了泗泾老街的中段,地面不是老旧的石板路,竟是柏油路。
  老街是一字街,不长,从东到西不足500米。街道两边建筑,新不新旧不旧,房屋建筑风格不一,年代感有点乱,可看出改头换面的痕迹。开着门的是店铺,关着门的,看不出是民居还是店铺。街上路面较宽,表明开发“老街”时,可能将北边的房屋后移了一些,网子围罩着的,是正在建造的房屋。
  
  街西头有座高大的牌楼,坊额上写着“泗泾古镇”四字,这才是老街的入口。牌楼的东南边矗立着一座黑色的塔,叫安方塔,为七层八角楼阁式,一至五层每层都有观景平台,越往上门越矮,观景平台也越小。这是老街上最高的建筑,应该是新建的,建造这个塔,有风水学上的意义,也有风景价值。只是塔未开放,不能登临。
  
  2
  老街是东西走向,两侧多为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房屋进深都比较长,每户通常为三开三进,三进之间有两个等长的空间“院落“,形成了自然的“天井”,既用于采光凉晒,也便于人的活动,同时也用于安置绿植盆景,美化环境。
  皖南和徽州地区古民居的“天井”和这里的“天井”不大一样,徽州古民居,讲究“四水归堂”,聚气聚水聚财。因此天井四面出檐较长,下雨时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既防房体潮湿,也便于雨天出入,更为了聚水防火,天井里通常放置大的水缸。而泗泾老街是河街格局,面河(或背河)而居,形成水街,无须聚水,所以,这里的民宅天井大都无出檐或出檐很短。
  
  3
  街上的老宅名居很少。“复活”老街,招引多种文创业态入驻,是目前一些老街开发中的一个常选项目,泾泗老街保存下来原生态的东西很少,迎街的大多是对老宅院进行一番精心修缮改造后入驻的文化休闲门店。如坐南朝北的一些门店:“月栖华明”(程宅,茶水店)、“南村映雪”(管宅,书店)、“等一朵花开”(丁宅,漫画及文创店)、“松风听音”(蒋宅,古琴文化空间)等。
  
  值得一提的是“南村映雪”,两进两庭院,是由管宅修缮而成的一家书店。其中有上海、松江历史的书籍及相关杂志,也兼营文创产品和咖啡。我注意到书架上摆有陶宗仪的部分作品如《南村辍耕录》和《南村诗集笺注》等。
  店名“南村”取自于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在泗泾的“南村草堂”。元末陶宗仪曾避兵乱迁居于松江,筑居于泗泾南村。当时松江名士邵亨贞与陶宗仪等人过从甚密,邵撰有《草堂记略》:(南村)“左右列琴瑟书册,前后多桑麻竹树,四顾皆平畴,远水出户则可览江山之胜,四时有耕钓蚕收之营,晨夕有读书谈道之乐。”
  “映雪”取自陶宗仪老友孙道明的藏书斋名。孙道明,字明叔,居泗泾,博学好古,藏书万卷,每遇珍藏罕见的图书或版本,便手抄,并请四方名士来校阅。他将藏书斋四壁的长窗糊上白纸,又在各类书套上悬挂洁白牙笺,美其名曰:“映雪斋”。
  因年代久远,南村草堂、映雪斋堂早无踪迹,究竟在泗泾何处,已经失考了。这家“南村映雪”书店,算是对泗泾文学家陶宗仪和藏书家孙道明的一个隔空追念吧。
  
  4
  老街上坐北朝南的,如“吴氏花艺社”、“京士堂”(红色记忆馆)、“星巴克咖啡店”、“一尺花园宝纶堂”(茶饮店)、“马泗滨堂”(民间艺术品收藏馆)等门店,亦多为开发而成的文化空间。
       这条街上真正算得上名副其实老宅的,是马相伯故居和史量才故居。

  马相伯故居在“一尺花园”隔壁,坐北朝南,建于明末清初,是五进四院一廊的传统院落式建筑,现存前厅、后厅,后厅四开间。南侧有弓形轩、船篷轩,具有江南建筑的特色。宅子东边还有一条长长的穿弄接街面,贯通前后厅。
  故居亦是纪念馆,用于陈列马相伯生平事迹展览。马相伯生于1840年,中国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教育家。震旦学院、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的创办人,也是辅仁大学的创办人之一。蔡元培、于右任、邵力子等人是他的弟子。
  参观中,最让我感动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年届92岁的马相伯,挺身而出,发表《为日祸告国人书》,主张“立息内争,共御外侮”,大书一幅“还我河山”,交由“救国会”去发表。4个月内,他连续发表12次广播演讲,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发起多项抗日救亡组织并参与其活动。在上海和南京沦陷之前,马相伯在李宗仁和于右任等人的安排下,经广西前往陪都重庆,由于战事等原因而绕到越南境内,被迫滞留在越南凉山。1939年4月7日,是马相伯百岁生日,各地弟子和各大媒体向他祝寿,在回答《国际新闻》主编胡愈之采访时,他一脸忧伤,叹道:“我是一条狗,叫了100年,还没把中国叫醒!”此言可谓痛彻心腑。滞留凉山期间,马相伯生病,11月4日,溘然长逝,噩耗传出,举国震悼。
  
  史量才故居,是民国时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杰出的新闻事业家、中国报业巨子史量才早年在泗泾生活时期的住宅。
  由于史量才故居不建在街面,其南有建筑物遮挡,我在松江区第四中学大门口问人才找到。
  院前有一牌坊,面向东。院子紧挨牌坊的是一幢坐北朝南的老屋。三开三进格局,四周围墙将其围住,形成花园式住宅。第一进为前厅,外立面为传统槅扇门窗,第二进为传统一正两厢式布局,第三进为砖木结构小楼。始建于1916年,完工于1918年春,命名为“明德堂”。解放后曾作为松江县人民政府办公用房,现在用作史量才故居纪念馆了。
  史量才是一位捍卫言论自由、不畏强权、为民众发声的报业巨子。他曾说过“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由于史量才办申报,经常公开发表对当时国民政府不满不利的言论。1934年11月13日,遭遇国民党特务的暗杀,终年54岁。
  院内紧邻史量才故居西侧的是一座两层的新楼,已有一家文创空间申报馆入驻,用于举办一些展览。
  
  5
  从史量才故居大门出来,向南走老到老街,有条过道通向泗泾塘。泗泾塘是一条较宽的河道,一座福连桥连接下塘街和河南街,方便了两岸居民通行。
  这座福连桥,由一个较大的拱洞和两个极小拱洞组成三孔拱桥,其流线型的造型很亮眼,与街头的安方塔遥遥相对,组成一幅美丽的桥塔风景。
  不过,应当指出的是,这座福连桥,已在1986年作了改建:由原来的“八”字形桥面改为现在的“一”字形,桥身也形成了马鞍形曲线。
  上海周边县镇的河,通常称作“塘”。江浙临海一带湖港河叉较多,货运和出行以水路交通为主,行河而船、跨河而桥、依河而街、因河而镇。从明末清初到民国初期,泗泾古镇曾因漕运、米粮而有过繁盛的景象,当时有“郡东十八镇,泗泾第一镇”之说。但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水运需求减少乃至萎缩,加上近几十年城镇快速的城市化建设,众多单位和商铺迁走,原住民渐渐搬离,老街空巢化严重,走向了衰败。
  现代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兴起,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促使一些地方重视挖掘古镇老街的历史人文内涵,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泗泾老街才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开发和重建,但就我所见的这条重建的泗泾老街而言,没了老街原有的那种烟火气,谈不上什么原汁原味了,除了马相伯故居和史量才故居能供人参观凭吊外,那些新建的景点,徒具文化“空壳”,只具“打卡”意义。与上海周边的朱家角、金泽、枫泾等古镇的风貌不可同日而语。













2#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11:25 TA使用手机在宣城论坛发帖啦※★☆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来自: 上海










3#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11:33 TA使用手机在宣城论坛发帖啦※★☆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来自: 上海










4#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11:40 TA使用手机在宣城论坛发帖啦※★☆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来自: 上海










5#
 楼主| 发表于 2024-9-8 11:46 TA使用手机在宣城论坛发帖啦※★☆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来自: 上海










6#
发表于 2024-9-8 12:19 TA使用手机在宣城论坛发帖啦※★☆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宣城来自: 安徽宣城
马相伯到现在应该还没闭目。
7#
发表于 2024-9-8 12:29 TA使用手机在宣城论坛发帖啦※★☆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淮南来自: 安徽淮南
图文并茂,不虚此行;且行且鸣,坛友受益。
8#
发表于 2024-9-8 14: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淮南来自: 安徽淮南
拍摄精彩!介绍详细!点赞!
可惜游人不多
电视
https://job.0563fz.com/

QQ| 宣城论坛 ( ICP证:皖B2-20100091-1 ) |电话:0563-2622566 广告投放:0563-2627497|皖公备3418003000|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5-11-4 15:54

违法举报 宣城论坛 宣城论坛 宣城论坛 宣城论坛
营业执照&经营证照|举报电话:0563-2627498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渠道:177 0563 3664 渠道二:173 5638 2509
邮箱:1037326648#qq.com(#替换为@)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