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论坛

 找回密码
 邀请注册
楼主: 省略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里的山特指敬亭山!

[复制链接]
9#
发表于 2025-7-7 12:30 TA使用手机在宣城论坛发帖啦※★☆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普陀区来自: 上海普陀区
和县陋室公园刘禹锡纪念馆



10#
发表于 2025-7-7 12:33 TA使用手机在宣城论坛发帖啦※★☆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普陀区来自: 上海普陀区




11#
 楼主| 发表于 2025-7-7 17:3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来自: 中国
王明 发表于 2025-7-6 08:20
山不在高”的山指的是河南省汝南县的天中山‌,其高度仅3.6米,因刘禹锡《陋室铭》中“山不在高,有仙 ...

很牵强,很牵强。

我这个关联,很符合刘禹锡的人生历程,心理映射、当时的位置。

建议文旅部门关注,作为敬亭山的一个宣传点,不算突兀!
12#
 楼主| 发表于 2025-7-7 17:3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来自: 中国
李白人生的最后十年(753-762年)和宣城联系紧密,最后死在宣城,葬在宣城,
不过不是当下的宣城,而是唐朝的宣城(当时宣城辖当涂县),
《旧唐书》明确记载:“(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李白时代,宣城辖区不仅仅有敬亭山,黄山、九华山都在宣城的管辖范围。
13#
发表于 2025-7-7 17:3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合肥来自: 安徽合肥
省略号 发表于 2025-7-7 17:36
很牵强,很牵强。

我这个关联,很符合刘禹锡的人生历程,心理映射、当时的位置。

这个宣城文旅真的要有实据



弄错了就难看了
14#
发表于 2025-7-7 18: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宣城来自: 安徽宣城
王明 发表于 2025-7-7 17:39
这个宣城文旅真的要有实据

玉真公主与李白拉皮条的故事,岂有什么实据
15#
 楼主| 发表于 2025-7-7 22: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来自: 中国
王明 发表于 2025-7-7 17:39
这个宣城文旅真的要有实据


网上说什么天中山,是山不在高的山,真是一点凭据没有,完全牵强附会。

我这个理解,既符合当时敬亭山的名气,地位,也符合其精神实质,

还符合刘禹锡被贬到和州前,先创作《九华山歌》,带出敬亭山因人而名的事实,

不久因个人境遇变化,升华出山之内涵,不以高低,因仙而名的感慨,

与其对敬亭山名气的认识,对其前辈李白(谪仙人)的认识完全吻合。

个人以为,没啥毛病,至少比那个天中山,更符合刘禹锡当时的心理映射。
16#
 楼主| 发表于 2025-7-7 22: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来自: 中国
李白701-762年,同时代的贺知章659-744年,和李白交往时称,李白为谪仙人,
比李白小一点的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属于刘禹锡的前辈,刘禹锡(772-842年)是在李白死后10年才出生,在他成长过程中,
肯定学习过李白的诗,听过李白的故事,同为文人,从专业角度,也必对李白称叹。

而且刘禹锡被贬和州,先经过九华山,接着又经过李白的埋葬地牛渚矶(现在叫采石矶),
当时属于宣城郡,还写了首诗《晚泊牛渚》。过了江,到了和州,不久创作《陋室铭》。

看看刘禹锡的经历和心路,山是敬亭山,仙是谪仙李白,完全吻合。

讲好宣城敬亭山的文化故事,
这虽有对历史人物的心理判断,
但并不突兀,
还是有较为清晰的感情线的
至少比那个什么天中山说服力要强很多。
电视
https://job.0563fz.com/

QQ| 宣城论坛 ( ICP证:皖B2-20100091-1 ) |电话:0563-2622566 广告投放:0563-2627497|皖公备3418003000|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5-11-26 22:03

违法举报 宣城论坛 宣城论坛 宣城论坛 宣城论坛
营业执照&经营证照|举报电话:0563-2627498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渠道:177 0563 3664 渠道二:173 5638 2509
邮箱:1037326648#qq.com(#替换为@)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