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3503
- 金豆
- 金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精华
- 听众
- 收听
|
文化大革命时期,开始是“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再是学生停课外出大串联,后又厂矿停工停产闹革命,最后又发展成“文攻武卫”。那时到处所看到的情景,就是一个字“乱”,十几岁的我,那时什么都还处在朦胧时期,正想着跟“红卫兵”同学们一道出去闯闯江湖,锻炼下自己,没想到却被母亲通过她的生意伙伴,给我找了一位木工师傅,送去当起了学徒工。使我在整个文革期间,都在“专研”工匠技艺、、、、、、
“文革”中,父亲也随着单位被卷入到大革命之中去了。
文革时期,父亲单位也停工停产了,单位的 “队伍”系“解派组织”,全部驻扎在东门大桥东头不远处的直属粮库那里面,为了工作、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不得不跟随着“大部队”住进那里,粮库里四周都是粮食麻袋包,堆积有一人多高,枪子弹是打不进去的,人住在里面很安全。
一次,宣城“解派组织”与“保派组织”在老县委那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枪战,听说还有人遭枪击,母亲在家不放心,坐立不安,非要我去看看父亲在不在他们的“阵营”里。
为了不让母亲担忧,我便壮着胆子,去父亲他们的“阵地”探望,一路上担惊受怕,当走到东头湾沿河路带锯厂那,里面驻扎着保派人员,到那里就感觉到了电影里“战火纷飞”的那种气息了,走到东门大桥时,看到大桥上的战斗工事——战壕,就和在战斗片电影里看到的战壕一个样子,很是恐慌害怕。走到粮库门口,戒备森严,几个背着长枪的见我是个小孩,不让进,幸好来了个家门口的熟人,说这是XX的孩子,他父亲在这里,才被放进去。进去后很快找到父亲,父亲见到我来到他这里,很担心地说:多危险,你来这干嘛。我简单地向父亲说明了母亲在家担心的来意后,在“战区”走了走,看到一大棚里面有棺木花圈停放在那里,父亲告知那是在老县委那与“保派组织”发生枪战时的“牺牲”者。
因我们家在北门,这边是另一派根据地,父亲一直到武斗结束才得以回家。 |
|